鸾凤还巢(1/2)
清河公主虽然不懂众人的心思,但也明白大家不欢迎她过去,从善如流:“诸位说的是,我课业荒废了这么多年,如今生疏的很,一时半会哪里赶得上,就不去前面惹夫子生气了。”
反正她是公主,论出身谁也越不过她去,没必要和那些贵女争一个才女的名头,白白讨人嫌,干脆藏拙示弱吧。
公主坐在最后一排,对面竹帘那边原本没有郎君,如今也只有三殿下一个人,压根没有女子往那边坐,众人松了一口气。
夫子来了后,考察清河公主课业,清河公主惭愧的低下头,一问三不知,字更是写的惨不忍睹。夫子知道情有可原,少不得给她和司马冲开小灶,手把手的从头教起。
然而几日下来,清河公主却虽然老老实实的在学,却进步甚微,只是和年纪小的司马冲在伯仲之间。
夫子有些遗憾,琅琊学馆的贵女却放下心来,怪不得清河公主会做那么多年婢女,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连害她的人是谁都说不清,果然是个愚笨之人。
很快,琅琊王世子司马绍成亲的日子到了。
琅琊学馆虽然还在上课,但是和琅琊王一家,以及世子妃一族,沾亲带故的,都纷纷过去庆贺,学馆里人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原本热闹的学馆只有寥寥数人。
清河公主本也应该去的,但是她一向不喜欢参加喜宴,恰好又和新人生肖犯冲,顺理成章的不用去了。
午宴茶坊里,女学生这边只有崔芸芸,裴若兰等少数几人。
用过饭后,几人在湖边消食。江南的春天,总是比江北来的早些。湖边的树早已抽出了新绿,更有早开的花树点缀其间,远远看去,好像一块嫩绿色的轻纱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样。微风吹来,花枝随风起舞,飘来阵阵香气,整个画面生动起来,美得不似人间。
正要赏玩,学馆的管事嬷嬷过来道:“琅琊王让少将军送来了喜饼,公主殿下,几位女郎,都快来沾沾喜气吧。”
清河公主眉毛微微皱了皱,道:“我吃饱了,就不过去了。”
崔芸芸等人相互看了一眼,这公主果然傻,喜饼是让填肚子的吗?只要是图个寓意好,沾喜气啊。她们也不点破,自行离开。
黄花梨木的桌子上,放着很多雕着白头偕老花样的小盒子,中间还有一个异常精美的大盒子,静静的躺在中间,如同众星拱月一般。
崔芸芸领了一个小盒子,看着中间华美精巧的大盒子,好奇道:“少将军,中间那个里面是给谁的呀?”
“哦,这盒是给表妹的。”
“原来是给若兰的,还是若兰福气好。”崔芸芸看着随后赶来的裴若兰,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裴若兰是王应的生母裴氏的娘家侄女,虽然当初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齐名,但是八王之乱受了重创,早已不复当年风光。裴若兰父亲去后,他们兄妹无依无靠,只好投奔姑母裴氏,后来跟着王家一起南渡。
王应和裴若兰从小一起长大,对这个表妹也一直颇为照顾。
裴若兰心里十分得意,娇羞道:“还是表哥疼我,总是把最好的给我。”说着伸手来取。
王应有些尴尬,没有递过那个大盒子,反而拿出一个小的,“不是,那个是给清河表妹的。这个给你。”
看着和崔芸芸的一般无二的盒子,裴若兰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低声抱怨了句:“表哥有了清河表妹,就不疼若兰了。”
“怎么会呢。这是琅琊王和我母亲特意嘱咐给清河表妹的,可由不得我。”王应解释道,张望了一下,“怎么不见清河表妹过来?”
原来是襄城公主的意思,裴若兰心里稍微好受了些:“公主正在茶苑那边赏花,一时怕是不会过来,我帮她带过去吧。”
“也好。”王应将喜饼盒递给裴若兰,“清河表妹年纪小,又初来乍到,你要多多照顾她。”
裴若兰应了一声,心里更不自在。曾几何时,听到的都是:“若兰远来是客,我们要多多照顾她。”没想到如今,竟然让她去照看别人。
她只觉得手里的喜饼有千钧重。
她是王应生母的娘家侄女,清河公主是王应养母的娘家侄女。虽然论血缘关系,她和王应更亲近,但是王应名毕竟已经过继,他的婚事,还是王敦和襄城公主做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