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还珠之紫薇花暖香依旧 > 假作真时真亦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1/2)

目录

那日施粥回来后,乾隆说了这几日的安排。福灵安被他安排和汪举人一起去买粮食,海兰察与夏紫薇留在阜城县,而他则带着吴书来去河间府瞧一瞧。

夏紫薇与海兰察都并不赞同他这一做法。夏紫薇劝道:“老爷,千金之子不立危墙之下,您不能如此冒险,身边连一个侍卫都不带,万一有什么状况该如何是好?”

乾隆知道紫薇是担心自己,他心里越发熨贴,他道:“紫薇丫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莫担心,春和已经出发三日,也快到河间府了,我到时候便说自己乃是钦差亲信,量那些也不敢把我怎样。”

见夏紫薇还要再劝,他紧接着道:“紫薇丫头,我让你留在阜城县也是有目的的,你要替我暗中查清这刘锡彤收购了这么多的粮食都哪儿去了。你虽聪敏不逊男子,但到底是个女儿家,海兰察便留与你差遣,一来能保护你的安全,二来也能替你办些你不方便的事。至于我嘛,不过是去河间府看看,行事低调些也就是了。”

乾隆见紫薇神色间还有担忧之意,便从怀中掏出一枚私章交于夏紫薇。他道:“这样,紫薇丫头,三日之内,春和必到河间府,我若三日不返,你便携此印章去河间府寻春和。”

夏紫薇看着躺在手心的小小一枚印章,心中颇为震惊于乾隆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有些感动。她知道多劝无益,乾隆是一定要去河间府了,她现在能做的只有好好完成乾隆下达的任务,免他后顾之忧。于是,夏紫薇收下印章,郑重地向乾隆福了一礼。

“紫薇定不负老爷所托,也万望老爷为百姓珍惜自己,小心行事。”

对此,乾隆只是笑笑,心内感叹紫薇丫头倒是个有孝心的。思及此,他不禁对紫薇的生父越发好奇起来,也不知是谁能有这福气得个这样好的闺女。

乾隆将自己的私印交与夏紫薇,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安慰夏紫薇,不想一语成谶,在不久的将来真的需要夏紫薇赶去河间府与傅恒会和秘密营救于他。

原来那日众人分别后,夏紫薇与海兰察留在阜城县秘密探查城中粮食的去向,而乾隆则带着吴书来往河间府去。

他二人一路行来,眼见着就要到河间府府城门口了,离城门尚有几里路时,遇见一群灾民聚在路边,或坐或站,俱都面带哀容。

这群灾民大约有四五十人,有须发皆白的颤巍巍老者,也有抱在怀里不住啼哭的幼儿。紧靠着路边的大石上坐着的是一位妇人,这妇人怀里正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这孩子大约是饿了几天了,脸上没多少肉,越发显得一双眼睛格外大。那孩子眼神懵懂,已经饿得没力气啼哭,只恹恹地含着自己的大拇指,那妇人则低垂着头小声啜泣着。妇人旁边站着的大概是孩子的父亲,此时正在那唉声叹气。

乾隆走到那汉子旁边拱了拱手,道:“这位小哥,可是此次雪灾的受灾人?怎么不去府城内避避灾,反倒在这里盘桓?”

那汉子见乾隆衣衫俱是好料子,却只带了一个仆从,只当他也是城中商人,心内先是窝火,见他如此发问,只得没好气地回答:“你这人好没道理,我等进不得城,已是遂了你们的愿,何苦再来明知故问!”

吴书来见此人态度恶劣,正要训斥,乾隆皱了皱眉,示意吴书来稍安勿躁。他又拱了拱手,道:“这位小哥怕是有些误会,罗某乃是京城人氏,路过此地,一路上见这些受了灾的人不往城里来领赈灾之物,反倒是往回走,心里好奇,这才发问。”

那汉子上下打量乾隆主仆两人,确实面生,这才相信乾隆的话。他胡乱拱了拱手,算是还了礼。“老爷莫怪,实在是这几日小人心里烦恼得很,误会了老爷,望老爷宽恕则个。”

“好说好说,但不知小哥方才所说是个什么事情,我从京城来,这一路上其他府治俱都发放了赈灾之物,难道这河间府真的什么都没有吗?”乾隆也不与他计较,接着问。

那汉子长叹一口气,道:“不瞒老爷说,我等这四五十人俱是河间府人,家里原是城西灯草胡同的,这次雪灾压塌了屋顶,压死了好些人。我等运气好些,逃出命来,实指望府衙赈灾,熬过化雪好重整家业。这知府老爷赈灾也是赈了的,年前雪灾刚发生就搭了粥棚,第一天是白米熬得稠粥,第二天就是清如水的米汤了,但好歹也是白米熬的,到了第三天就只有霉米砾石了。霉米也就罢了,可这粥棚就支了三天,知府老爷就说没粮了。”

那汉子叹了口气,接着道:“没有粥棚也就算了,我们靠着雪里挖出来的积蓄和亲友的帮持也能熬过去,可这几天说是要来个什么钦差,城里的那几位商户向知府老爷说我们这些灾民看着有碍观瞻,硬是要赶我们出城,这是一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留了啊!”

“岂有其理,他们怎能如此过分!”乾隆气得很了,原来这河间府也和阜城县一样在驱逐灾民,也是,如果没有俞定中的指示,刘锡彤哪来的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