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1/2)
73.
赵承安蹙眉看向黑影, 扬声问道,“田德海?”
田德海是赵承安从队伍中派出的先行探路的斥候小队的一员,昏暗中看不分明,赵承安只能扬声问道。
田德海急急提了口气, 带着急促的喘息和撕裂声, “是!”
赵承安挥了挥手,“让他过来。”
身后的弓箭手将手中的弓斜斜朝向了下方,却依旧没有收弓回箭,看似放松, 实则警戒。
田德海驱马上前,在离赵承安约莫十来步的地方,勒绳,一跃从马上翻下。
“赵百夫长!前方战事恐已生变!”田德海上前两步, 抱拳跪下,声音在黑夜中不高不低, 带着些沉重的忐忑心焦。
赵承安心头一震。
“怎么回事!”赵承安强压下心头的慌乱, 目光紧紧的盯着火把映照下,明明灭灭, 忽闪摇摆着的阴影, 让人心头更沉。
“说!”赵承安心头发急,声音紧成了一束, 皱眉低喝道。
“属下和兄弟们一路轻装快马探路,在距此一百四十里处的驿站遇到了西南军的先遣军。”田德海半低着头,声音又轻又急, 夹杂着呼呼的疲累喘息。
“西南先遣军的斥候先属下一部前往冀州庆城,据对方穿回来的消息,庆城黄海口已有大数外族船只出没。庆城海域渔民失踪者上百!”
田德海一字一句的将他得到的消息告诉赵承安。
赵承安的脑子嗡的一声炸开般。
身下的马儿感觉到主人的情绪,不安的刨动着四蹄,踩出嘚嘚哒哒的声响。
空气一瞬间的冷凝,各人心中俱都起伏不定。
如今海外异族的船只已在黄海口附近出没,那离他们海口登岸,发动侵袭,还远么?!
赵承安攥着缰绳的手绷出条条青筋,心绪翻涌。
他深深吸了口气,似要让冷空气冰冻他鼓噪着的思绪。
赵承安望着依然跪在前方的田德海沉声道,“消息是多久之前的!”
田德海的头埋的更深了。
“两日半之前。”
一颗心像是泡进了沸腾的水里,钻心刺骨,直达眉心。
赵承安闭了闭一双虎目,再睁开,便是清明。
他环视了一周,看向身后的队伍。
“田德海,你继续轻装简行,务必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通知后方的大部队。”赵承安沉声道。
“是!”田德海领命,也明白军务要紧的道理,起身匆匆赶回马旁,翻身爬了上去,随即毫无停顿的扬鞭,擦着队伍向他们来时的方向奔了过去。
“殿下...”
赵承安将手中的长_c枪背在身后,随后目光定定的看向李延泽。
李延泽一个激灵,第一时间明白了他的打算,脸色有些扭曲的难看,却也明白赵承安的顾虑。
“事不宜迟,不用顾虑我,你直接下令吧!”李延泽回视赵承安燃着火般澄亮的眸子,掷地道。
“全体,上马!”
赵承安猛然高声喝道,刚刚戒备的人动作利落的回到了马上,瞬间又恢复成了规整的马队。
“全力赶路!”
“出发——”
随着赵承安的一声令下,驾声四起,赫赫的马队再次出发。
赵承安半倾着压低了身子,目光看着前方黑暗中反射出惨惨白光的道路,手中的鞭子,再无保留,毫不怜惜的重重挥下。
一众马儿吃痛,嘶鸣着奋力向前奔去。
此去还余不足八百里,赵承安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双翅,激起异能,缩地成寸瞬移到庆城战场第一线去。
庆城。
一定,一定要守住啊。
......
冬日的黄海口人烟稀少,橘红的落日映在浓蓝色的海面上,衬着金色的沙滩,波光粼粼的煞是好看。
海口是冀州最大的贸易港口,连绵数里不止,来往的商船渔户是黄海口往日里最喧哗热闹的景象。
只是临近年节,未及腊月便早早封锁了海口,往日人潮拥挤的海口,此时冷清又人烟稀少,只有寥寥负责看守港口海域的衙役们在岸边的小房里,喝着暖身的酒。
“这鬼天气,磨死人了。”一个衙役缩着膀子穿着笨重又厚实的蓑衣从门外挤了进来,吸溜着鼻涕抱怨,“也不知道上面在搞什么,这种鬼天气,海口都停了,谁会冒险靠岸。”
“还非要我们兄弟守在这里,比看牢还难受。”
男人嘟嘟囔囔的走进来,一面拖着裹在外面用来挡风的蓑衣,“快给老子来口酒,要死个人咯。”
一旁烤着火的衙役将手边被火堆烘的温温的酒坛子递了过去,还不忘了小心的提醒他,“少说几句吧,上面怎么交代咱们就怎么干就是了。”
“嗐...这天确实磨人。”一旁缩着膀子站在窗户边,扒着缝向外看的衙役接道,一面疑惑的问道,“这都半天了,刘丰山怎么还没回来。”
“你刚才巡逻的时候看到他了没。”
“没有,我往北面,他往南去的,怎么他还没回来?”
北面的海域比南边要大差不多小几里了,没道理他都回来了,刘丰山还没回啊,“这小子,是不是又去哪里偷闲躲懒了。”
“这周围现在荒的跟北山坟地似的,外面冷成这样,他在外面躲什么懒...”王海波下意识的说道。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站在窗口张望海面的周行回头,小声迟疑的问道。
“能出什么事!”赵百不信,他觉得刘丰山说不得就是偷跑出去不知道哪里溜达了,这庆城海口又不下水,只在岸边巡逻,能有什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