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惊爆危机(中)(2/2)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摇头叹了口气,“你看,这边有个读者寄信过来,提出了一个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大概意思是:我们中-国人打了这么多年内战,士兵们都是刀头舔血磨砺出来的。而日军自从干涉苏联革命、出兵西伯利亚结束以来,已经很多年没怎么打仗了,队伍里尽是一帮没见过血的新兵。可为啥在东北、在长城、在上海,我们的百战老兵纵然拥有几倍的兵力,也还是打不过日本人的菜鸟新兵呢?”
“这个问题如果说给蒋委员长听,他的回答一定是‘枪不如人,炮不如人’。但日本军队的普通步兵装备,其实并不见得就比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强上多少。”杨教授答道,“真正的缺陷在于秩序!”
“秩序?请具体说说。”金奇娜眨了眨眼睛,“听着似乎很深奥,很有门道的样子。”
“秩序,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最重要核心规则,没有秩序就没有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上,那些强大而不遵守秩序的种族,往往都败给了弱小但是尊崇秩序的种族。这就是不可动摇的天道——秩序战胜混乱!”
针对这个问题,杨教授拿出了他在大学里教书的劲头,很有兴致地侃侃而谈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曾经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过,非洲大草原上的黑人猎手,仅仅拿着简陋的长矛,凭着自己的凶狠气势缓缓逼近,就能把正在进餐的一大群狮子给统统吓走,然后从容夺走狮子嘴边的猎物。而貌似凶猛威风的狮子们,也只能默默地看着那群更加凶残的黑人带着自己战利品归去,根本不敢有反击和报复的念头。”
“然而,像这样凶残可怕的非洲人,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却根本找到不到他们的位置。当西方殖民者杀来的时候,他们干脆连像样的抵抗都做不出,比貌似温和软弱的印度人都要远远不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技术因素之外,就是因为强大而不遵守秩序的种族,打不过那些弱小但是尊崇秩序的种族!”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时代,中东阿拉伯人的形象,是何其的野蛮与暴力,以至于一提起阿拉伯人,就会让人联想起宗教暴动、人肉炸弹和恐怖袭击。而另一边的欧洲人,却是被‘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福利给养懒了骨头,整天忙着罢工、度假和开派对,世界大战时代的铁血精神似乎已经被遗忘一空。
如此看来,在战火硝烟中锻炼出来的阿拉伯人,应该是能够在战场上很轻松地碾压欧洲人才对啰?
可严酷的事实却是截然相反——像这样勇敢无畏却自由散漫的阿拉伯人,他们的国土资源被西方列强侵蚀,被美国驻军控制,他们的军队干脆连被驱逐出故乡两千年的犹太人难民都打不过!而如此慵懒的欧洲
人,虽然已经风光不再,但就算是中-国和美国,也没办法惦记着他们国土上的资源,反倒要跟他们达成妥协,才能联合开发西亚和非洲的资源与财富:这就是有组织跟无组织,有纪律跟无纪律之间的天壤之别!
然后,再看看南美洲和东南亚,那些个贪图安逸、自由散漫的国家和民族,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也都无法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比如说巴西政府,明明肾虚到连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都管不动,偶尔进一次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就得动员军队全副武装,坦克和直升机一起上,最后照样被毒贩大佬们k得满头包却居然还好意思往脸上贴金,吹嘘自己是什么‘金砖四国’,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就算是蒋介石,也从来没有在南京发动围剿的丑事啊!你倒是让红军弄个南京公社出来瞧瞧?”
一直讲到这里,杨教授才兴致盎然地转回了正题,“放到民国时期,在几十年血腥内战中打出来的我国各路军阀部队,之所以打不过以新兵为主的日本侵略军。那主要并不是勇气的差距,甚至不是武器的差距,而是秩序的差距!
日本军队有科学严酷的新兵训练,有流畅完善的兵役补充制度,有源源不断的军工生产和后勤供应,有提供后备军官的各级军校和催人上进的奖惩制度,还有作为精神信仰偶像的天皇
当然,他们的参谋制度和军官选拔制度都很成问题(日本参谋比主将还厉害,经常假传圣旨、背着司令独自发号施令,打了败仗却要主将切腹背黑锅;日军士兵永远不能当军官,没有任何一条升职途径),可民国的军阀部队又有什么?地盘是丢了拣,拣了丢,军队就像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的蝗虫,招兵全靠进村绑人抓壮丁,什么预备役制度更是无从谈起,连武器弹药都得进口!就算底层士兵有些爱国热情,上面的那些军阀大佬却是心思复杂得很。
而且,日军好歹有统一的编制,国民党军队里面却分成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滇军、湘军、桂军,各路川军,马家军中央军里面还要分成嫡系和旁系,外加一个比正规军还能打的税警总团(宋子文的私兵)——有秩序的军队战胜无秩序的军队,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总之,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民族,无论有多少优秀人才,也无法从整体上战胜一个精诚团结的对手。即使偶尔取得几次战术上的胜利,也会因为内部的掣肘而无法转化为战略上的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个人太强,国家太弱,会很吃亏的’——不管是再怎么强悍的个体,也无法战胜一个强悍的集体啊!”<!--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