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了不起的《走进科学》(下)(2/2)
“这倒也是嗯,至少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破除公众迷信应该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致上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在舆论上肃清超自然事件,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以下几点:第一,凡是有目击者的事件,都要尽量把他们说成是酗酒醉鬼、癔症患者、精神病人、吸毒的瘾君子、喜欢哗众取宠的骗子——这样一来,他们的目击证词自然就变得不可信了。”孔桓继续说道。
“诶?这不就变成诽谤了吗?小心人家气急败坏地来告你们啊!”王秋有些纳闷地反问。
“这个遇到这种需要把人说成是混账的情况,我们一般都不会找真的证人,而是用演员”
孔桓解释说,“别惊讶,从很早以前开始,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台就都经常这么搞了。为了节省一笔派遣记者的交通费,美国的记者曾经站在芝加哥的街上报道底特律的‘实况新闻’;而日本那边还要更加夸张,很多中东和非洲的战地新闻,居然是在电视台的摄影棚里,用特摄模型——就是拍奥特曼打怪兽的那种模型城市——在聚光灯下拍出来的。因为,相对于派遣战地记者和摄影小组满世界乱转,还要给他们买战争保险的花费来说,搭建一个摄影棚再找一帮群众演员的价钱,就要便宜得多了。
而且,这样的‘新闻用’摄影棚,还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反复使用,我在日本就见过一个‘伊拉克废墟街景模型’,日本电视台在十年时间里用它拍摄了不知道多少的战地新闻,后来,伊拉克战争基本打完了,这个模型又被稍微改了改,然后继续用来播报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实况战争新闻’”
他伸手指了指身边帮忙扛行李的一个瘦高个儿黑人,“今天,我就准备让麦克饰演一位抽大麻的瘾君子,还有邓雯雯则扮演在伦敦的我国留学生只有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才会去采访真的路人。”
“第二,为了营造一种巨大的落差感,给观众加深‘一切伪科学都是纸老虎’的主观印象。我们在每一期节目的一开始,都会想方设法把气氛给渲染得非常神秘,让每一位观众都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无限的好奇心;再点缀上一些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挠得人浮想联翩、心头痒痒最后,当一切浪漫绮丽的幻想外衣都被剥去,把苍白而、无聊而又荒谬的‘事实’摆出来之后,观众们想必一定会印象很深刻吧!”
“这个似乎就不用你来解释了,我每次看你们的节目,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感觉”王秋嘀咕说。
“最后,虽然我们节目的主要目的是给各类超自然事件打掩护,但也不能每一期节目都这么胡说八道。在中间总要插上一些真的科学介绍,还有一些令人捧腹的蠢人蠢
事——基本上就是弄得越蠢越好。
比如说,有一个乡下老农用电笔测出自己的墙壁带电,于是立即到处大呼小叫,引来了我们的摄制组。接下来在实地拍摄过程中,又测出地面带电,家具带电,甚至连空气都带电最后的结论是电笔坏了。”
说到这里,孔桓转过头来,促狭地朝王秋眨了眨眼,“如果是你看到这个结论,心里会怎么想?”
“当然是气得敲桌子,然后大叫一声‘坑爹’啦!”王秋翻了个白眼。
“没错,我们做节目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观众在看到结论的那一瞬间‘咣垱’一下倒地,然后晕上好一会儿”孔桓答道,“观众们被坑的次数多了,思想上自然也就有了免疫力。即使以后当真亲眼看到了什么超自然现象,也会很习惯地用科学的思维去推断,然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嗯,不得不说,这样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应该要比正统的平铺直叙的科普宣传要深刻得多。<!--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