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另一只猫-2(1/2)
一顿原本温馨的晚饭最后因为柯钊毕业之后的去向变得气氛冷僵。
林珏夹在这家人中间,觉得自己是个异类,被排斥在外,不知道要说什么来缓和气氛——他的确没有资格做这件事。
他突然很想回家,回他真正的家。
第二天,年廿九,柯钊送林珏去车站。
在前往长途汽车站的途中,柯钊问起最近在母校发生的事,而自己也说起在学校里的生活。
研究生的生活和林珏原先想的大相径庭,柯钊说得近乎是抱怨,抱怨自己沦为了导师的奴仆。
林珏才知道,原来他在学校留得这么晚,是因为要留下来帮导师做实验。
“有时候都晚上十一点多了,我想撤,老板突然杀进来说有什么新的想法,又要陪他熬夜。”柯钊叹气摇头,“这回是我闪得快,有个师哥,家在尚廉,直接被老板扣留到年三十下午。”
林珏不解,问:“既然你那么想回家,为什么还要出国?”
“嗯?”柯钊想了想,耐心地说,“这个不一样。国外和国内的科研环境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我想出去看看。”
林珏闻言,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柯钊瞥了他一眼,又说:“现在实验室做的那个项目,原先是H大的课题,我觉得蛮不错。老板想让我改博,继续把这个课题做下去,这样比较有延续性。我还没考虑清楚,所以我爸说毕业,其实我还没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毕业。”
“你还要读博吗?”尽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柯钊的身上并不奇怪,但林珏还是惊奇。
“还不明白。”柯钊推了一下眼镜,“唉,虽然实验做得很顺利,做得high的时候,会忘记时间,有一种自己为科研而生的错觉。可是有时候又觉得,可能做点更实在一些的东西更好一些。真头疼!”
柯钊从很早以前就是林珏的榜样,他勤勉而聪明,高中时被保送进最好的大学,本科快毕业时又直接被推荐留在本校读研究生。他的生活看起来一帆风顺,林珏没有想过他会有什么烦恼。
现在看来,只是他的烦恼不被理解而已。
从柯钊到单钰博,他们好像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惑,可是这令林珏觉得愧疚,因为他甚至连这样的困惑都没有感觉到。
他现在一天到晚死读书,为的究竟是什么呢?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呢?找到一份好工作?
可是,到了大学里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哪个领域努力,他未曾考虑过,而所谓的找个好工作,是个什么类型的工作,他也没有苗头。
回到农村的家里,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人一起过年。
尽管是两口之家,但母子二人十几年来相依为命,已觉得足够温馨。
大年初二,林珏跟着妈妈去距离本村还有二十公里的另一个村落,也就是外婆家里拜年。
外公已经不在,外婆也瘫痪在床,依照习俗,妈妈在年前准备了一只鸡提回娘家。
坐在三轮摩托车上,颠簸的乡村道路让纸箱里的鸡不断挣扎,整个纸箱一路上都在不断哗啦啦作响,偶尔有鸡毛从旁边通风的口子里飘出来。林珏稳住纸箱,还被突然从口子里探出嘴巴的鸡啄了。
姨妈一家也回来了,加上在别的地方的亲戚,十几口人在新起的两层半骑楼里热热闹闹地过年。
因为家里有的是擅长做菜的亲戚,所以林珏和柯钊显得游手好闲。
两人拿上两张小板凳坐在取暖器旁聊天。
不一会儿,有其他亲戚来串门。大厅里的人渐渐多起来,两个年轻人自然不好意思还坐在取暖器旁,
位置渐渐挪到了门口。
大伙儿说的都是方言,这个对兄弟二人来说都是已经退化的技能,他们根本插不上话。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依旧是话题的中心。
特别是有亲戚带了才上小学的孩子来,长辈们自然要好好夸赞一番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怎么看怎么有这一片光明未来的林珏和柯钊,要自家孩子一定要好好向大哥哥们学习。
至于亲戚之间的辈分关系,两人都已经分不太清了,有时候被介绍了一遍,回过头来却记不起对方应该如何称呼,只能不提称谓地带过。
吃完晚饭,一家人聊了好一阵子之后终于要分别回家。
顺路的关系,一个回村省亲的乡亲用家里的面包车带上柯钊一家回市内,林珏和妈妈也坐那趟车回村。
廉价的家用汽车哪怕开了空调,车内的空气也不好闻。也许是白天拉过家禽的缘故,车里隐隐约约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开了点儿窗,林珏望着窗外的风景,回头时发现柯钊正微微低着头,样子看起来是已经睡着了。
后来他的身子往下滑了一些,靠到了林珏的肩膀上。
为了不影响表哥的睡眠,林珏的肩膀一直都不敢动。
他转头,看到柯钊长而柔软的睫毛卷翘着,鼻梁很高,眼镜有些滑了下来,显得滑稽又可爱。他的嘴巴无意识地抿着,样子看起来不太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