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三国]焚香祭酒 > 番外

番外(1/2)

目录

有了前车之鉴, 崔颂不再点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推送。

他进入以前常混的论坛,随意浏览帖子,打发时间。

在某个历史板块, 他看到一个飘红的帖子。

HOT《三国里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123……10

崔颂犹豫了半秒,戳了下标题。

有句老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角色自然各不相同, 这本是常理。

可惜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历史角色各有功过与褒贬, 粉黑大战从未有消停的一日。

小小一个帖子, 竟然多方混战, 硝烟弥漫, 各路拉踩层出不穷。

大方向可分魏蜀吴三方, 三方内部又割/裂/内/战。

其中有一个id为“江东伯符”,言辞暴/烈,但凡用《演义》说事,说周瑜“气量狭小”、“比不过诸葛亮”、“被诸葛亮气死”的,通通被“江东伯符”追着讨伐。此人用凶悍而逻辑清晰的言语反驳上述观点,战斗力堪称顶尖。

其中一楼对周瑜如此评价道:

「公瑾雅量高致, 英姿伟略,使人如饮醇醪。其心广如浩寰, 岂会容不得一后生小辈?」

崔颂看到这id与偏文言的说话方式,心中一动。

这人……莫非是上回“崔颂”说的,疑似成了孙策的那个学长?

崔颂又往下拉了几条, 发现此人不仅不知疲惫地维护周瑜的“声誉”,还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周瑜的熟稔与了解。

这份熟稔,并不只是基于史书的熟稔。

与崔颂挨着头,一同浏览手机的郭嘉亦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此人莫非……”

郭嘉只说了一个开头,崔颂便已知他之所想,意有所指地回答:

“以你我二人的际遇,未必没有可能。”

大约是“江东伯符”对周瑜的“一腔真爱”与令人折服的“攻敌技巧”引得东吴粉眼前一亮,这个名叫“江东伯符”的网友在“征战”途中收了一大波拥趸,每逢掐架,必有一堆吴粉在下面发666。

其中有一些角色粉,因为对家总拿某演义当正史,心生恼意的同时,对某演义大加抨击,认为它“黑”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误导了无数三国粉。

崔颂看到一层楼把演义贬低得一文不值,未做多少考虑,便在下面回复道:

“并非历史,而是文学作品。但凡鉴赏文学作品,都不能割裂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仅仅从本身评价。”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从名称上看,它从未以史书自居,明明白白地是章回体演义,参考的并非以曹魏为正统的史籍《三国志》,而是歌颂汉室正统、多以民间传说为骨肉的《三国志平话》。”

说白了,《三国演义》按照现在的分类,其实算是历史同人。而且,它还不是正史同人,而是历史同人的同人。

拿正史的严谨与真实去要求一篇同人,未免过于苛责,有失公允。

“只以文学性与影响力而言,《三国演义》的成就无可替代。而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贬曹尊刘既寓托了他的理想,亦折射了那个时代的现实与民间的愿景。”

文学作品大多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借古喻今,体物写志者比比皆是,如果能抛开表面上的角色,深究其中的内核;或者抛开所谓的“史实”,只以单纯的故事性,一些看似荒诞无稽的叙述,就能为当下时代之人所理解。

“演义者,通俗谕人也。若无《三国演义》,恐你我不知三国矣。”

说到三国,大部分人第一个找到的便是《三国演义》。作为通俗演义,他最大的特色就是通俗,基本达成了家喻户晓的成就。

因为它,三国的历史被人广泛知晓,津津乐道。可以说,没有它的存在,三国极有可能与其他分裂时期一样,在海量史书中蒙尘。

《三国演义》为三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确实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

就只这一点而言,为了三国而贬低《三国演义》,实乃不妥。

此言一出,立即有网民附和:

“是啊。就是看了《三国演义》,我才对三国历史产生兴趣,主动查找三国的历史。没有中学时候被老师要求的四大名著,没有《出师表》、《三顾茅庐》,你们会知道刘备、曹操是谁吗?不说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历史了,就以晋朝、元朝做比方,这两个朝代的历史与人物,有人了解吗?”

“像我这种渣渣的文言文水平,也能毫无障碍地读懂《三国演义》,罗大大威武!电视上经常放《三国演义》的动画片,我弟都比我懂三国。听说最近又出了新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主角颜值高,还有很多感情戏,已安利小姐妹们入坑,她们都以为这是新出的古装偶像剧hhhh。”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