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2)
胡海江真是不了解女人,反正没有连教主了解女人,别看咱连教主没正经结过婚。
几千年来的历史给了女人们深刻的教育。
女人婚前最重要的是她的财产,婚后最重要的是她的孩子,虽然丈夫也重要,可是远没有她身上掉下来的那块肉重要。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不能入父系家谱,嫁出去只能入夫家坟冢,一旦被离弃归家,就是不受欢迎的存在。
即使是高贵如公主,依赖的也不过是血缘关系的帝王父兄,人们尊重的是皇权而不是公主本人。
一旦权力更迭,失去血缘护佑的公主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所以女人出嫁最在意的就是嫁妆,嫁妆的多寡和娘家的地位决定了她在夫家的地位。
娘家的地位有时不是女人能够左右的,至少嫁妆可以给她一定的生活保障。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统婚姻的缔结是建立在家族繁荣和子嗣兴旺的基础之上,门当户对的正妻,以繁荣子嗣名义纳入的妾室,围绕着家族继承权在不断角力。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有时远比争夺丈夫的欢心更加重要,越是显贵的人家这点越是明显。
虽然“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还是主流的价值观。
如今,胡夫人白头人送黑头人,还是唯一的儿子,那痛苦真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连教主觉得胡海江算是个好男人,可是以后的事情也很难说。
胡夫人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胡家失去了唯一的继承人,胡海江将来会不会有其他女人都是未知之数。
如果胡天明已经娶妻生子,胡夫人还能将希望寄托在年幼的孙儿身上。
可惜的是胡天明还没来得及娶妻生子就英年早逝,留下了孤苦无依的母亲独自煎熬。
对未来失去一切希望的胡夫人心理是最脆弱的,她只能通过不断地怀念儿子以及帮儿子大办丧事来获得一点点慰藉。
这个时候的胡夫人犹如海难中幸存之人,独自抱着根浮木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希望渺茫地等待着有船只偶然经过,如果不幸只能在筋疲力尽之后慢慢沉入海中。
连教主非常明白这种心理,以前他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获得了那些富家太太姨娘们的信任,利用邪术帮她们达成愿望,从而获得大量的金钱。
如今,连教主又偶然获得了新的技能——读心术,就更可以将这种能力扩大到极点,获得胡夫人的信任简直是易如反掌。
这一次,连教主没有像以前一样伪装成会神通的奇人异士,而是素颜出镜,本色出演。
一个父母死于不治之症的孝子,诚心寻找复生之术。
加上大悲院主持的佐证,两盏点了数年的长明灯,从不间断的香油钱和鲜花果品供奉,还有风雨无阻的生辰死祭年节供奉祭拜,都证明了连教主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孝子。
连教主真情流露的表演,惹人怜爱的长相,孤苦无依的身世,与胡天明相近的年龄,全都触碰到了胡夫人最深层的母爱。
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胡夫人每次再看到连教主,就立刻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儿子。
要不是碍于礼教大防,胡夫人真想把这孩子当自己儿子一样搂在怀里好好揉揉。
有个这样的好儿子,胡夫人觉得连教主父母泉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胡夫人需要一个好儿子替代品,连教主就好好扮演这个大孝子。
“对于失意的人,比起救济安慰,贩卖希望的人更容易让他们追随。”
“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已经败坏到无可救药,再多的享受与快乐都不能使其恢复完整,除却对未来的希望以外,他们不可能有真正的满足或安慰。”
这也是魔古道教义的奥义,连教主深深理解这种奥义,将之运用到极致。
连教主眼含热泪在佛前倾诉,他要是胡天明,能有胡夫人这样的娘亲,真是死不瞑目,到了阎罗殿也要想办法爬回来再见娘亲一面。
胡夫人终于遇到了知音,连教主给了她希望。
没有什么比同病相怜感同身受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有了这个共同目标,连教主的复生之术要比招摇撞骗的术士可信得多。
就算偶有失败,胡夫人也完全能够理解,毕竟连教主也是在不断寻找,并非为了谋取钱财。
这就像被连教主忽悠在病入膏肓之后将肉体献祭给魔古道的教徒一样,同样得了怪病的代理教主寻找的续命之法,即使失败,也比其他人给的方法更有诚意。
毕竟都是抱持着同样的求生目标,怎么可能不全心全意寻找?
在连教主不断的催眠之下,胡夫人终于心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