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我的朋友(1/2)
第 44 章
襄平县的新华书店是一座两层小楼, 一楼是卖日历、作业本、笔记本、画像等印刷品的,二楼才是卖书的。
刚过了年, 一楼的人就很少,二楼更是冷冷清清。
可是他们一上楼, 就听有人招呼,“杨老师!”
鲁盼儿抬头看过去,书店里没有顾客,柜台里也只有一位店员正向杨老师招手——平时他对顾客总是爱理不理的, 没想到今天却十分热情,“几天前店进了一批书,我给你留了几套, 你看看怎么样?”说着一弯腰不知从哪里抱出了厚厚一摞书。
杨老师也很高兴, 一面说着, “谢谢你, 小郭。”一面就在柜台上打开看了起来, “这套《宋金元磁州窑研究》可真难得……”
“总共就三套, 文物局留了一套, 县图书馆留了一套,这套给你, 正是名至实归——我们家那个宋代的瓶儿, 只有你能认出来, 老爷子前些时候……”说到这里, 店员警惕地打量了鲁盼儿一眼。
杨老师见他突然停下,抬起头一笑, 了悟地说:“没关系的,这是我的朋友。”
鲁盼儿明白自己被这位小郭嫌弃了,心里不免升出些不快,可听到杨老师的介绍又高兴起来,杨老师没说自己是他的同事,用的是朋友这个词。
自己从杨老师的学生,到他的同事,再到他的朋友,还真好呢。
所以,她也不在意小郭的冷眼了,大度地向他一笑。
小郭听到朋友两个字已经换了一张笑脸,向她点点头就又与杨老师说:“老爷子得了一个白底黑花的瓷枕,觉得是铁锈花,与这本书上的一张图特别相似,就是这页……”
鲁盼儿就知道他们在谈论古瓷器——先前杨老师就买过一本《古瓷鉴赏》,上面有许多插图,都是美轮美奂的古代瓷器。
那本书还是鲁盼儿替杨老师捎来的,当时杨老师就让她看了。后来她当了民办老师,与杨老师在一间办公室工作,还借来读过,又挑了喜欢的图案教学生画画。
今天这套《宋金元磁州窑研究》,就与杨老师原来那本古瓷鉴赏很相似。
不过,古瓷算是四旧,喜欢只能悄悄喜欢,却不能公开说出来,因此鲁盼儿只默默地站在一旁听着。
杨老师却没有忘记她,他待小郭翻到了页数却没有去看,按着书说:“你先帮我朋友找几本书看,免得她无聊,我们再说话。”
小郭没心思找书,抬起柜台上面的横板,露出两个柜台间的通道,示意鲁盼儿走进去,“你自己随便看吧。”
鲁盼儿惊喜异常。
商店也好,书店也好,东西都摆在高高的柜台后面,只能远远地看着,要是想仔细瞧一瞧,就要请店员拿到柜台上。而店员呢,多拿几样就会不耐烦,所以她平时不好意思把想看的东西一样样地拿出来细看。
但是现在,鲁盼儿走进高高的柜台,所有的书都触手可得,仿佛突然间找到了巨大的宝藏。
这里的书可真多呀!
鲁盼儿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来许琴就是在这里买来的,旁边放着同样来自苏联的《静静的顿河》,当然还有更多的书是从没听过见过的,她不知应该从哪本看起,东翻西翻就过了许久,忽然看到新华字典,就拿起细看——杨老师就有一本同样的字典,每当有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就知道了,特别实用,她早想好了要买的。无限好文,尽在大哥哥网
红色的新华字典差不多占据了一整排,靠近书架旁却是两本淡绿色皮的,与新华字典一样大,很不起眼。鲁盼儿走过去一看,书脊上写着英汉小词典五个深绿色的字,
拿出一本打开,一排排的英语单词后面标着音标、中文翻译,英语例句,及单词的用法解释。
鲁盼儿立即决定给跃进买一本,他以后学英语时遇到不认识、或者不会读的单词就可以查查了。
不知道杨老师是不是也需要一本?
杨老师还与小郭在说话,鲁盼儿就把两本英汉小词典都拿下来,与那本新华字典一同放在柜台上,继续向前看过去。
然后她又发现书店有一种新的裁剪书,比她过去买的那本厚,里面有许多彩色的图,翻开细看,除了过去的样式之外,又新增加了几种,鲁盼儿尤其喜欢上面的毛呢大衣,酒红色底,黑色方格的厚料子,领子可以翻过去,也可以竖起来,一排黑色的大扣子,又稳重又好看,穿着也能很暖和。
好像商店里没有卖这样的毛呢的布料?
“鲁盼儿,我们走了。”
杨老师在叫自己,鲁盼儿应了一声,将裁剪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定价,两块七毛八分,还真贵!比字典都贵!鲁盼儿一向节省,但是她还是把裁剪书拿在了手里,又把英汉小词典带过来,“杨老师,你要一本吗?”
杨老师接过小字典摸了摸,居然有些感慨地说:“没想到新华书店又有卖英汉字典的了。”
小郭就笑了,“年前才进了两本,一直没有人买,没想到被你们看中了。”
“那就都拿着吧。”
小郭就找出一张牛皮纸,将几本书包好递给鲁盼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