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十一)(1/2)
小孩子总是长得特别快,还在襁褓之中的娃娃,总是觉得他一天一个样儿。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乾隆五年的初夏。怕冷的高晞月,心满意足地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下午,走了。
慧贤皇贵妃的离开,伴随着乾隆皇帝一篇《述悲赋》的流传,成为了史书里的一段传说。
通常情况下,高位妃嫔病危时,都会晋位以示安抚与冲喜。高晞月在知道皇帝的意思后,又向他求了道大封六宫的旨意。
弘历明白,皇后已有三个孩子不可能再抚养永珩;娴妃身份尴尬,母族无人;唯有循嫔,是最好的选择。
乾隆五年三月,上大封六宫。册慧贵妃高佳氏为皇贵妃,娴妃乌拉那拉氏为贵妃,循嫔伊尔根觉罗氏为循妃,纯嫔苏氏为纯妃,嘉嫔为嘉妃,宝贵人为宝嫔。
众人何尝不知,这不过是为循妃抚养四阿哥铺路罢了。只是他们还是对高晞月有几分感念的。毕竟到了一定位份后,晋封,靠的就是大封了。
像纯妃和娴贵妃这种素昔无宠的,若非靠着这一阵东风。只怕不知还要在原来的位份上熬多久。
晞月走后的第三个月,弘历带着琅嬅,来到了正大光明牌匾背后,把原本放在匾后的密旨,拿了下来。
那是一道乾隆元年就立下的,以皇二子永琏为太子的密旨。
“皇上,这……后宫不得干政……臣妾……是看不得这个的。”
“你是朕的发妻。”弘历将密旨放回原处,又对琅嬅说道:“朕原本以为,朕可以护得住自己想护的人。只是终究还是……这件事让你提前知道了,也算多一个保障。”
“慧贤皇贵妃之事,是臣妾失职。”
“不。琅嬅,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弘历虽觉得永琏有时过于慎重,反而被束住了手脚。但不得不说,让他来继位,是对大清江山最好的选择。
乾隆六年三月,仁寿宫。
“太后,方才长春宫传来消息,说是主子娘娘又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