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2)
虽然陈秋山坚决不肯纳妾,邢佩珍还是做了多方努力,终于在八年后又怀上了身孕。
大概是两胎间隔过长,也可能是邢佩珍迷信偏方吃了太多补药,这胎怀得特别辛苦,后来生产时因为产后血崩不治而亡。
陈秋山有了女儿却失去了妻子,痛苦到不能自已,家里长辈也曾要他续弦照顾孩子,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宁愿多找奶娘也绝不肯再娶妻室。
之后几年长辈族长也曾循循善诱劝他续弦纳妾,苦口婆心均无济于事,大家见他心意已决,慢慢地也就不再劝说,直到陈锦熙慢慢懂事也就再无人提及此事。
虽然陈家禁止提起夏家的事情,但夏鸿章始终是陈秋山一块心病,他也时刻关注着夏鸿章的消息。
后来听说夏鸿章终于在沪上站稳了脚跟,还与冯大帅形成南北格局,但是不知道夏鸿章是忙于军务还是受伤太深,直到邢佩珍过世五六年后,才听说他在沪上迎娶了一位翰林之后。
之后又过了几年,夏鸿章居然借着由头把部队又拉了一支弄回了家乡驻军,兵荒马乱的年代本地乡绅大儒倒是高了兴,可陈秋山的心里却不是滋味。
陈家跟夏家的关系尴尬,虽然陈家子弟从军者甚多却没有一个入了夏家军,夏家却也没有因为这事就找陈家的麻烦,就这样一直相安无事下来。
虽然夏家军回了家乡驻军,但是这些年夏鸿章只是派下属过来管理,自己从未亲自来过一次,本地官员慑于他的威风也不敢有任何言语,这倒让陈秋山松了一口气。
然而时隔多年,夏玉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了陈锦程将要娶妻之时过来,这事情真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陈秋山猜想夏玉章可能是为了跟吴佐千联系而来,但也不能排除夏家想要联姻这个可能,或者说夏鸿章想要一箭双雕,既办成了联军大事又了结了当年夙愿。
因为锦熙打出娘胎就没了母亲,陈秋山对这个女儿万分疼惜,就算没有许给贺家,也断然不会许给夏家的。
夏家军虽然威风,可夏玉章是要上战场的,他不想要女儿做个将军夫人,只想要她嫁得离家近,夫妻和睦子女绕膝,一家人和和美美,他可以含饴弄孙即可。
“老爷,夏鸿章虽然名声在外,倒也不是个完全不讲理之人,更何况他也知道咱们跟吴将军的关系,不至于咄咄逼人,我想或许还有别的缘故。我看那个夏玉章年届而立,未必没有娶过妻室。”
何伯觉得事情未必有陈秋山想得那样糟糕,再说他们陈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夏家真想做什么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夏鸿章自己娶的是有名有姓的翰林之后,他就这一个弟弟,七八岁就送出了国,就算娶妻也必然是名门淑女,不可能不大张旗鼓,咱们不会一点消息都没有。”
虽然夏玉章的消息陈秋山从未打听过,但是夏鸿章的行事作风他还是知道的,由此推断夏玉章未婚是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老爷,您也别太担心了,我看那个夏玉章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很是知书达理,不像个恃强凌弱的人。刚刚他对老奴和府内下人的态度都很和蔼,甚至可以说是平易近人,就连他身边的副官都笑得跟一朵花似的。或许是老奴多心,感觉他们对咱家很是讨好,说不定是有求于咱们呢。”
何伯倒是对夏玉章和乔副官的印象很好,他阅人无数,这俩人确实不像是揣着坏主意来的。
“但愿如你所言。”
陈秋山还是相信何伯看人的眼光,既然何伯觉得他们并无恶意,那就暂且不必顾虑过多。
“老爷,您是要回屋换件见客的衣裳,还是……”
何伯看了看陈秋山身上家常的青布长衫,想着是不是要换件袍褂来得更好。
“不必,他们既然便装而来还特意不带一兵一卒,就是想要以平民的身份跟咱们会面。他们刻意低调,咱们就遂了人家的心愿,当他们是家常客人便罢。”
陈秋山想了想决定不换衣裳,这样反而更能看出夏玉章的态度。
“也好,那老奴就先过去招呼着。”
何伯说罢就要出去招呼客人。
“等等,这次你不必过去了,你去后面看着锦程和锦熙,尤其是锦熙,千万别让他们乱跑跟夏家人对上了。小心没有过逾的,要是真有个万一,我可没办法跟贺老弟交代。”
陈秋山阻止了何伯,会见夏玉章他一个人就可以应付,倒是女儿那边才真的让他放心不下。
就算今日夏玉章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他还是决定要让女儿跟儿子一起禁足,一定要禁到夏玉章离开本地才好。
“好,老爷尽管放心,我一定看好少爷和小姐。”
何伯领命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