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一日游(7) 上海文化广场大火(1/2)
车子几个转弯,便停在了文化广场边上。我们的记忆又回来了,六九年文化广场那场大火几乎惊动了全上海的人。
七零年元旦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德明硬拉我们几个去中山南路看华侨新村。他隔壁邻居阿花的海员丈夫是个归国华侨,通过关系他在华侨新村弄到了一套房间。张妈是第一个被请去参观的,张妈回来把华侨新村讲得花好稻好,把它描绘成人间天堂。所以他也要去看看,其实他去华侨新村的真实目的是去翻几本外国杂志,顺便向那个华侨海员讨几张外国邮票。那些很黄色的外国杂志是阿花的老公趁海轮停靠在外国码头,偷偷从路边捡来的,偷偷带上船,再偷偷带回家,这跟走私也没啥区别了。
别看阿花这个女人傻头傻脑,对我们却相当客气,在她眼里我们几个家里不是有钱就是有地位的。她先给我们泡上高级龙井茶,然后拿出进口糖果和巧克力招待我们。德明要看外国杂志,阿花只好乖乖地拿出来。阿花好像特别喜欢德明,因为德明经常为她跑跑腿,弄堂里啥人欺负了她,张妈和德明一定会替她出头。还有要不是张妈给她介绍那个华侨海员,她要在生产组踏一辈子缝纫机。我们一边吃糖,一边喝着龙井,一边欣赏着外国杂志。画面上那些外国美人都穿着两段式、超小的游泳衣(即三点式泳衣,那时大人都不知道它的名称)。看了这些黄色的东西,我们几个免不了要想入非非。
至于这华侨新村在我们眼里它也就是一般般,就是比旁边的东安新村高级一点,房间热一点(有热气)、卫生间敞亮一点、抽水马桶浴缸和洗脸盆白一点,层楼多一点(四层)但没电梯,弄堂安静一点(有门卫)。而且华侨新村地处乡下,中山南路两旁都有农田小河小池塘,和淮海路上的高级公寓没法比,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每排房子涮得非常的白,白得耀眼,所以我们后来干脆叫它白宫。
看好黄色杂志,快到吃饭时间了。按我的意思,快点回家,吃饭要紧。我们便急着往家赶,从中山南二路往东走,过东安路枫林路、再过小木桥路大木桥路,一直走到鲁班路,便往北。沿鲁班路朝北,过徐家汇路便是重庆南路。
刚走到重庆路复兴路,我好像闻到了烧柏油的味道。德明说南昌路重庆路就有一家加工柏油的厂家,一只小高炉将一块块固体柏油溶化,再灌到油罐车里,用来铺柏油马路。我讲风向不对,是西南面飘过来的,而且有股烧焦的气味。这时,救火车的警铃大作,一辆接一辆全副武装的救火车从重庆路往南急驰。哪里失火了?我们朝南跑了没几步,便见西面上空浓烟滚滚,像火山爆发。黑黑的浓烟里裹着红红的火焰往上翻腾。老远就能就能看到在高空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如同世界末日。地面上不时有着火的东西掉下来,是燃烧着的油毛毡。
我们几个从未亲眼看过着大火,都不由自主地往蘑菇烟云方向跑去,想去看看。一过思南路,我便推断是文化广场方向。这时有很多市民,其中有许多中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朝文化广场飞奔而去。还没到瑞金路,浓烟夹着热浪迎面扑来,直呛人。茂名路已是人山人海,好像也没有人在现场指挥救火,有点混乱,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救火和抢救财产,只是往里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