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亳地葛生 > 华祖保佑

华祖保佑(1/2)

目录

第二十九章

葛生听了半天的戏,也没听到个什么故事,除了和桐儿说话,剩下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寻找昨天遇到的那个姑娘,用目光搜索不算,还借故上厕所,在花戏楼的里里外外走了两遍,可根本就没见到那个姑娘的影子。

之后的几天,葛生都提议葛吴氏和桐儿一起看戏,这主意得到了桐儿的热烈赞同。连着听了几天的戏,依然没见到那个姑娘。

老话说:“十五里头都是年”,眼看过了十五,年过完了,葛生还是没见到他心仪的姑娘。葛家铜铺过完年开业了,葛生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了。

开业的第二天,就来了个大买家,买走了葛家铜铺里大部分的产品,临走时,那人跟正在做活的葛生说:“小葛老板,我这些东西都从你家里拿,要是有不好的,我回来你要给我换啊。”

“那当然,只要是我家的货,不合格你都拿回来,我保证给你换。”

等那人走后,老葛问葛生:“葛生,你答应的倒快,要是他拿别人家的毁东西,来咱这里换,咋整呢?”

葛生停下手里的活,起来蹦跳了几下,然后坐下来,把手里的铜盆翻过来,在底上几下就刻出了一个“葛”字,指着跟老葛说:“大大,咱家以后都打上自家的名号,这样就能认清自家的东西了。”

“这办法合适,就是刻字费时间,这个‘葛’字要我弄,还得好大的功夫,弄出来的也不好看。”

“嗯,嗯,我来刻一个模子,做个印章那样的东西,放到上面,用锤子一敲就管的那种。”葛生说着,就找了一块生铁,想办法弄章去了。

从此,葛家铜铺的货品,都有了统一的标志,渐渐成了品牌,由于刻上了自己的名姓,葛有常和葛生做活的时候,都非常的仔细,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和不合格的产品连在一起,葛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

离朱公书院见到那女孩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不管葛生到花戏楼多少次,都没能找到她。

这几天,葛吴氏总有隐隐的腹痛,请了大夫,吃了三剂药,也没见轻。邻居有人给葛有常出主意:“城里华祖庵灵的很,给神医华佗烧一炷香,磕三个头,许上愿,病就能减轻。”

葛有常心里非常相信:人们都南北地去烧香,我们这里是神医华佗的老家,老家人拜他,求他,肯定比其他神仙管用,再说,华佗就是专管治病的,有病拜神,当然是拜神医了!所以葛有常就叫葛生带着葛吴氏去华祖庵。葛生看着老葛和葛吴氏都十分笃信的样子,心想:拜个神医,不管身体还是心情上,都会对娘的病有好处吧!于是,留下老葛自己看葛家铜铺,自己和桐儿一起,搀扶着葛吴氏,从北门进了亳州城里,沿着老祖殿街东行,拐了两个弯,又走过了三条街,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华祖庵。

说来奇怪,还没到华祖庵,葛吴氏就感觉好受多了,进了城门,就让葛生给自己和桐儿讲经过的街道名字和来历。

虽然葛吴氏和桐儿都比葛生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久,但那时的妇女,多数都不太出门,也没有受过教育,知道的事情就少,而葛生在学堂读过书,又认识了一些读过书做生意的人,因而比葛吴氏和桐儿了解的更多。

葛生带着葛吴氏和桐儿经过的街道,名字可大有来头。

首先是老祖殿街,老祖殿又叫道德中宫,史书上记载:汉桓帝因为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亳州修建老子祠;宋朝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率领群臣,到亳州朝谒太清宫,还赐了亳州城西门名“朝真门”,北门名“均喜门”,北门外涡河桥名“灵津渡”;明朝万历年间,知州马呈鼎重修了老祖殿。葛有常这辈子的人知道,道光十一年的时候,老祖殿又进行了修整。到葛生带着葛吴氏和桐儿经过老祖殿的时候,老祖殿刚刚修葺一新,大殿尖山式建筑,金柱间五架梁,黄色琉璃瓦屋面,各种木构件,均饰有透雕云龙、花卉相间的图案,殿内塑有一丈多高的老子塑像,道气清严。葛生边走边给葛吴氏和桐儿讲解着。

然后是这问礼巷。问礼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上的老子、孔子都相关。《史记》上记载,老子为“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这里历史上就属于亳地周边,所以,老子常常在亳州城里讲道,讲道的场所就是道德宫。孔子听说老子很有威望,就一直找机会想当面请教。后来,孔子千里迢迢来到了老子讲道的地方,到了亳州城内的道德宫,经历了几番曲折,最后才得见老子。孔子虚心求教问礼,老子从白天讲到日落,讲了多日,孔子每天都准时去道德宫听老子讲道德经,后来,亳州人就把道德宫门前的这条小巷,叫做“问礼巷”,这一叫,就是千百年,再也没变过。

再说夏侯巷,据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从老家亳州的夏侯家里,抱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曹操封了魏王,他的儿子曹丕又称了皇帝,因而曹姓在当地是显姓,而可以和曹姓比肩的,亳州城里只有姓夏侯的了,这从亳州城里的街道名称就可以得到印证,从老祖殿街往南,有平行的两条街,分别叫做:夏侯巷和曹巷口,两条街相隔不远,就是分别以曹和夏侯这两个姓氏来命名的。

葛生带着葛吴氏和桐儿,一路走一路说话,还没走到华祖庵,葛吴氏就觉得一身轻松,没有病痛的感觉了。按葛吴氏的想法,就可以不去华祖庵了,但葛生觉得,既然出来了,现在也走到附近了,娘仨一起进去逛逛也不错。

这华祖庵,有山门、耳房、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后面还有禅院,就是神医华佗的故居——元化草堂。葛生走进华祖庵的大殿,迎面是一幅对联:“五经转灵枢,道本皇轩仙位立;四轮消劫运,功参帝释佛菩提”,正殿内塑有神医华佗金身,殿内来朝拜的人熙熙攘攘,在这幅对联的上下联之间进进出出,有人在华佗塑像前长跪,有人手捧燃着的炷香作揖。

葛吴氏也去大殿给神医华佗磕了头,上了三炷香,默默地许了“保佑家人平安”的愿望,然后出了大殿,在葛生的带领下,到华祖庵的偏殿、后禅院以及药园闲逛了一圈。

葛生喜欢华祖庵东偏院亭子上的楹联:“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桐儿喜欢神医故居后面的药园,那里面种植了芍药、牡丹、紫苑、白菊、曼陀罗等等几十种药草,这季节,芍药和牡丹都含苞待放,真正是“药圃流香”。

桐儿流连在药园里,久久不愿意离开。娘仨从家里走到这里,又烧了香、拜了神医,又逛了华祖庵,葛生怕葛吴氏累,催促着桐儿,桐儿不情不愿地跟着葛生,准备离开华祖庵回家。

快到门口的时候,葛生听到有妇人的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地上,怀里搂着一个年轻女子,旁边一个老年妇女张皇失措地搓着手。

葛生看不清楚那女孩的脸,虽然这中年和老年妇女他都不认识,但他觉得这家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就主动走过来问:“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那老年妇女带着哭腔说:“我家小姐病了多天了,请了先生瞧看,也没见到效果,今天带她来华祖这里烧香,还没进到大殿,她就死过去了,不知道人还有没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