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延禧攻略]不一样的世界 > 前传月露情缘4

前传月露情缘4(2/2)

目录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雍正五年的三月底,在苏静好即将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的前一天,容音和家人们在“李府”设下宴席为苏静好饯行。

酒足饭饱之后,只见容音双手捧着装着古琴“月露知音”的琴盒,递到苏静好面前。

苏静好一下子愣住了:“容音,你这是……”

“今天是三月二十一日,是你的生辰,这把‘月露知音’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祝你生辰快乐!”容音笑盈盈道,“好马配好鞍,好琴配佳人,静好,以你的才情,正好与这千年古琴‘月露知音’相衬。所以我让大阿穆吉和苏伯父商量,让你在京城过完生日再回去,给你一个惊喜!”

“谢谢你,容音,我……”没想到容音费尽心思去参加灯谜大赛,拼尽全力赢下“月露知音”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苏静好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苏静好和容音就这样含情对视了好一阵子,直到傅清走到她们面前,他清了清嗓子,用眼神示意身边的傅恒也抱着一个琴盒走上前来:“苏小姐,容音送过礼物了,我们兄弟也有礼物送给你,这可是我们亲手做的哦。”

容音好奇地问道:“二哥,你们也做了一把古琴送给静好?”

“这可不是古琴,是古瑟!”傅清得意地说道,“都知道瑟这种从唐代以来,已经失传近千年了,这是我托人好不容易找到的古乐器图谱,我和傅恒对照图谱,还请教了和古瑟类似的制作古筝的师傅,琢磨了大半年才制作而成的!”

傅恒嘀咕道:“二哥可是从姐姐打算去赢那把‘月露知音’的时候,就开始打算制作这把瑟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注8),正好对上苏小姐的名讳。”

“静好谢过二公子和三公子。”苏静好向傅清和傅恒行礼致谢,“那把千年古琴名叫‘月露知音’,请问两位公子制作的这把瑟也有名字吗?”

“有的!”第一次和苏静好如此静距离的面对面说话,傅清感觉脸有些发烫,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回答道:“我们给这把古瑟取名叫‘琴伴秋月’,那把‘月露知音’的名字是出自刘禹锡的诗‘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我们这把‘琴伴秋月’是出自白居易的诗‘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注9)’,我们感觉苏小姐和容音的关系就像‘刘白’这对诗坛好友一样相得益彰。”

“二哥真是太有心了!”容音拍了拍傅清的肩,“好一个‘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真希望我们富察家也能和静好一起相伴到老,多年之后还和共庆生辰!”

苏静好微微一笑:“今晚承蒙富察家款待,还以‘月露知音’和‘琴伴秋月’这样的重礼相赠,就让小女抚琴一曲作为答谢吧。”

容音笑道:“太好了,我就期待着你用‘月露知音’弹奏一曲呢!”

这天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伴随着微微清风,苏静好气定神闲拨动着琴弦,琴声幽幽,绝去尘嚣,令人神往。

一曲奏毕,容音带头鼓掌,赞道:“这首曲子看似平淡短小,但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意蕴悠长,与今晚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正好相衬。”

“没错,这首古琴曲就叫《良宵引》!”苏静好深深地望着容音:“《文心雕龙》有云:‘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自祖母去世后,静好自认为世间再无懂我者,也有多年没过生辰了。容音,今天你和和富察氏的家人们让我知道,你们就是我的知音!”

容音紧紧握住苏静好的手:“静好,我没有姐妹,之前也从未遇见过像你这样志趣相投的挚友,只要你愿意,我们富察家不止是你的知音,也是你的亲人!”

傅清恰到好处地端起酒壶,把众人面前的酒杯倒满,“容音说得好,就让我们举杯,庆祝苏小姐成为我们富察家的亲人吧!”

在月光下,苏静好举起酒杯:“静好敬过各位亲人,容音,这次我回苏州只是小住几个月,半年之后就会再来京城的,让我们重阳节再会吧!”

“重阳节再会!”容音也举起酒杯,并发出邀请:“那天我们还是和去年一样,在永定河的卢沟桥边见面!”

“一言为定!”伴随着清脆的碰杯声,容音和静好定下了重阳节再会之约。

只是她们都没有想到,雍正五年的重阳节,将会成为她们人生命运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的际遇更是她们无法预料的。多年后容音和苏静好回忆往事,也感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令她们庆幸的是,世事变迁,唯一没能改变的,是当年苏静好和富察氏家人在月光下纯洁而真挚的情谊。

(《月露情缘》全文完)

注释:

1 清朝宫女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如果遇上喜欢宫女和侍卫当“月老”的皇帝,例如雍正,宫女二十岁左右就会被指婚;所以被称为“姑姑”的所谓“老宫女”不是真的年纪老,而是在宫里资历深,瑛代和宁楚格因为特殊出身(贵族罪臣之后),从小在宫廷服役,所以十五六岁就被人称为“姑姑”了。

2 清代王公贵族大多实行“两餐制”,上午十点左右吃早餐,下午三点左右吃晚餐,不过根据每家需要,一般会在早上起来时吃“早点”,晚上六点之后吃“晚点”。早点一般是街头买的豆浆,粥,油条,煎饼一类,而晚点则是各种“饽饽”,也就是北京土话对各种面制点心的统称。

3 “香片”是北京话中对茉莉花茶等由草本植物熏制而成的“花茶”的称呼,相比南方人常喝的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清代北京人更爱喝花茶,不过“兰花茶”是清代京城人中很流行的一种绿茶,这种绿茶生在于山间,与野生兰花的生长周期相同,被兰花花香熏陶,所以自带花香,被称为“兰花香型”绿茶。

4 “打更”,清朝前中期,京城实行分区居住和夜禁制度,规定民间汉人住外城,八旗旗民住内城,民间汉人不得在内城过夜。在“打更”(晚上七点)之后,外城与内城之间的正阳门就会关闭(三更天会再开启一次,但只能让让在外城“流连忘返”的旗人回家),当然由于走亲访友、送货送餐等服务、房屋买卖等原因,民间汉人混进内城过夜甚至长期居住的大有人在,所以“旗民分居”制度在清代中后期就名存实亡了。

5这是一句满语的音译,具体意思暂时保密,也是后续篇章的一个伏笔。

6沙济富察氏后人富察·玄海曾经在回忆录中介绍,李荣保的兄长叫马齐,马武,他却叫“李荣保”的原因,是为了纪念抚养他长大的养父母李泰夫妇。

7清代民间汉人的服饰是“男从女不从”,汉人女性打扮基本保留明朝状态,所以女性满汉之间服饰的区别很明显,但是男性都服饰就基本一样。

8“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

9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对琴待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