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心理治愈短篇集 > 倾听

倾听(1/2)

目录

“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

--《罪与罚》

千百年来,鬼怪的故事层出不穷,可鬼究竟是什么,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它缥缈无形,变幻莫测。有时,它是民间传说中的灵魂;有时,它是异世界里的妖魔。

我们看得见它,却又看不见它。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如果有的话,它又究竟存在于何处?

窗外的天空渐渐灰暗下去,风雨欲来。凉风裹挟着海边潮湿的鱼腥气顺着窗户涌进来,钟悦揉了揉鼻子,这股闷腥的味道让她有种快要呕吐的欲望。

“你有没有闻到一股味道?”

“什么味道?”

钟悦懒得和他解释,反正这些人根本不会理解她的感受。她绕着房间转了一圈,找到空调的遥控器,打开了换气功能。冷风吹拂在后背上的时候,她从书包里找了件外套披在了身上。

这个孩子对周围的变化似乎很敏感,米博彦沉默地注视着她完成所有的动作,才又重新坐回了凳子上。谈到鬼这个话题的时候,钟悦浑身都透露出焦虑。

心理咨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开始部分、认识和分析问题(也称作不良模式的确定)、重建和矫正、巩固和结束部分。开始阶段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而关系的形成则从治疗师的倾听开始。

对于许多孤独的人来说,生活中能有人倾听并理解自己的感受是件稀罕事。米博彦觉得,钟悦大抵也是如此。他从第一眼见到她,就觉得这个女孩子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

基本的倾听需要技巧。心理咨询师的倾听要深入到患者内心深处,去听她的未言之音,也要通过对方某些不完整的表述去揣测当中的隐含内容。除此之外,患者的非言语表达和行为,也属于倾听环节当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非言语的表达包括患者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生理反应以及外貌装饰等。这所有的信息综合在一起提示人们不表露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的线索。这些线索有时和他们的话语相一致,而有时则明显表现出矛盾的相反意思。

心理治疗的初期,咨询师逐渐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想象患者描述的经历,理解她目前的现状和生命中重要的事情。这种理解能够鼓励患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共情即指此时此刻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它可以用在心理治疗的每个阶段。

最后的技术叫做总结,它可以帮助患者着眼于当下重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感受不同的情境。当患者陷入沉默时,很多咨询师会运用这项技术找回主题。

米博彦道:“你刚才说,你的同学不理解你怕鬼的感觉,能不能和我描述一下那是种怎样的感觉呢?”

“说不上来,”钟悦摇头:“就是害怕,害怕到没有办法行动的那种害怕。”

钟悦忽然睁大眼睛,身体向米博彦所在的方向前倾,压低声音神秘道:“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

米博彦向后靠了靠,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离奇的事情我们无法解释,至于你说的鬼怪,我个人谈不上信或者不信。如果你有和别人不同的体验想要跟我分享的话,我洗耳恭听。”

“真的吗?”

钟悦对他的话表示怀疑。

她盯着米博彦仔细看了一会儿,目光从他身上渐渐转移到他座椅后方时,明亮的眼睛倏地瞪大,“鬼,有鬼!”

她高声惊叫着后退,惹得米博彦突然站起,皱起眉头警觉地问:“哪里有鬼?”

她话都开始说不利索:“就……就在你身后,她的手……就在你身后。”

米博彦转身,身后是硕大的玻璃窗。待他回过头来的时候,看到钟悦脸上带着得逞的微笑,一时间恍然大悟。

钟悦笑,“你不是说你不怕鬼,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吗?”

米博彦无奈扶额叹气,“我怕的是鬼么,我怕的是你这个一惊一乍的样子。”

这个孩子怕鬼,但却还用鬼怪来吓唬别人。米博彦想了一会儿,渐渐明白了她这么做的理由--归属感。

世界上只有我怕鬼而大家都不怕、只有我相信而大家都不信的感觉,是孤独恐慌的。但是如果我可以向别人证明世界上有鬼或者吓唬别人,就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归属感--

原来,我并不孤单。

钟悦不接他的话,自顾自说道:“反正我是相信有鬼的,因为我亲眼见过。可是我和同学说起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我在开玩笑。我们政治老师还因为这个嘲笑我,说学了那么多年的唯物主义,竟然还会相信世界上有鬼这种话。”

钟悦缩回了身子,脸上带着不屑的冷淡笑容:“可是她们都错了,她们根本没有见到过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些躲在黑暗里的东西,又怎么能草率地下结论说没有呢?”

米博彦好奇:“你说你见过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