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风雨十四年 > 第105章 海南之行

第105章 海南之行(1/2)

目录

组内有十来号人,大桓作为大师兄,很少约束、要求大家,有人说“大师兄像小老板”,这是谀词,大桓更多时候像工会主席,组织大家开Party,特别是周六下午的活动时间。大桓不喜欢运动,常常是拉着一群人吃饭、唱歌、打扑克。大桓的补贴高,经常掏腰包请大家吃东西。组内也有节日,比如黄振杰的生日,黄亮的女朋友过来了,都要一聚。

大桓还特意请杨老师组黄博士吃饭,这还是一起去北方参加年会同住一室结下的情谊。黄博士读研是在名校联合培养,他做方法学是训练有素,现在跟着杨老师做手性农药,感觉大材小用,当初要是留在那所学校继续读博士只需多花几千块钱,又是一个悔不该。他是拖家带口,压力大,牢骚怪话也很多,对导师杨教授是很不满,不会表现出来,私底下就跟大桓吐吐苦水。那次吃饭,带了黄振杰和黄亮,两人就问,师兄怎么请黄博士吃饭?大桓是一时兴起,没理由的,后来想了想,就说让黄博士现身说法,劝你们读博。大桓似乎是带了政治任务,两人异口同声说,我们不读博。吃饭时候,黄博士还叫上了他女儿,在学校的附小读书(转学过来的),难得吃顿好的。

黄博士喜欢抽烟解闷,大桓他们要接个电线什么的,经常找他借打火机,实验室见明火是很危险的,他挺爽快的。大桓做方法学不上路,经常向他请教具体的问题,他也只能泛泛而谈,很多化学反应都有它的特殊性,事非经过不知难。黄博士说,杨老师想让他延期毕业,他这样拖家带口的,延期比坐牢还惨,他坚决不答应。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说,杨老师甚至想动用黑帮的势力将他压服,无奈他油盐不进,坚持要毕业走人,真要闹腾起来不怕事大。

黄博士有一篇OBC(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刊物,二区论文),还有一些小论文,毕业要求是可以达到的。他应聘过药智康等外包公司的合成岗位,林玟静说,黄博真想去,就没考虑家人吗?林玟静这年也是博士毕业,她想进省城二本院校,有些关系,但还是非常困难。黄博士后来还是找回了家乡地级市的学院,成为大学教师,方便安排妻女,这把年纪也真不容易。黄博士是杨老师组的刺头,大桓和他过从甚密,让人容易产生不好的联想。杨老师晚上过来时,看到大桓趴在电脑上斗地主,嘿嘿一笑,丝毫不掩饰对大桓的轻蔑,跟这位大老板的关系是多个敌人多堵墙。

同一楼层还有一位大导师蒋教授,他对大桓有些兴趣,从李东明那知道大桓是个有特点的学生。化学家卢嘉锡提出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结构式——C3H3作为对化学人才的要求,即Clear Head(清楚的头脑)、 Clever 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很不幸,大桓的所作所为与这些原则背道而驰。蒋老师喜欢在走廊里转来转去,来回巡查,大桓的糟糕状况他应该心里有数。

跟林红阳同级的小周是蒋老师组后起之秀,研二结束就转博了。大桓跟林红阳、马卫东交情较深,顺带着跟他们的同学也聊得上。虽是小辈,大桓路上回去,偶遇周博士结伴而行,就会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培养单晶。做过方法学后,大桓对这方面颇有建树的蒋老师认识更深,非常推崇。他跟周博士聊天时候议论了一下化院科研界的格局,对于赵院长刚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些不以为然,杰青是成为院士前进路上的重要阶梯,对蒋老师因年龄过限错过这项荣誉而感到遗憾。大桓既非站队,也不是刻意讨好,想到什么说什么而已。蒋老师似乎对大桓颇为留意,顺带着连周博士也更得宠,结果对面的女生都跑到大桓实验室套近乎。蒋老师的办公室和韩老师比邻而居,韩老师的学生们有钥匙,经常搞聚会,闹哄哄,蒋老师一生气就会捶墙,很大声。

大桓对赵院长没什么意见,只是看多了文献,对赵院长年轻有为没有当初那么神化,做农药有时候就是卖弄概念。赵院长最厉害的学生是金克的朋友,一起吃过饭,碰上了能有一句没一句搭搭话,做农药计算化学的。他们组的小老板曹博士也是计算化学出身,美女老师,大桓也是颜控。有一次同乘电梯,她突然抓住大桓的手,把他吓了一跳。混论坛时候,站务上面管理老师中有一位化院的年轻女老师,估计是传播开了一些大桓的事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