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博士日常(1/2)
学院举行“化学周”活动,其中一个分支就是仿照学术会议的样式,研究生们开展学术沙龙,并进行评比。墙报每位博士都要上交,硕士不限,上交电子版,组织者打印出来,帖在展板上,放在化院一楼供大家观摩,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学术论坛,自己报名,对研究工作进行汇报,这种要体量大,数据充分,发的文章好,更能吸引评审老师的关注。这时候大组和小组的区别就很明显,大组功业赫赫,小组要藏拙。作为第一届学生自己组织的学术年会,希望研究生们踊跃报名参加。
韩老师组现在独立出来了,十来号人,结果通知出来,没人响应,明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平平无奇,不想花心思和精力陪太子读书。博士这边的联络人找到大桓,说你们组这样不行,必须交份墙报上来,你是博士,你带个头。墙报内容必须是英文撰写,大桓看过一些英文文献,但没动手写过,这种专业文章有固定套路。大桓选了自己联烯膦酸酯加成的反应,两个烯烃并排,有些吸引眼球,几个中科院院士就是做联烯起家的。
大桓写好草稿发给韩老师,让他改一下,他第一眼就不满意,大桓因为读博占用的是钱副院长的名额,写的是双导师。韩老师这年也评上了博导,他跟大桓说,你的名额已经转到我名下了,不要多生枝节了。韩老师觉得写得太平淡了,但是研究工作也就这点分量,不好文过饰非,修改下字句就退给大桓了。墙报展览出来,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做生化交叉和研究材料化学的,他们附的图片就很美观,明显比大桓做的档次低的研究也有一些。四五十份墙报,过道、走廊都布满了,示众一个星期。
大桓每天早上定闹钟,七点二十起床,洗漱完,吃个早餐,早餐吃面条或包子,走到实验室快八点了。收拾心情开始做实验,早上是投反应的黄金时间,投完写写记录,大桓一直没养成规范的实验记录习惯。然后掐表按时间做薄层色谱,有时候点板点的人头昏脑涨,进行得好的反应,点板就轻松。从碱缸里捞瓶子洗,大桓经常不小心,手套倒卷或者使用久了破损,让碱液伤了手臂,腐蚀掉了一些皮肉,然后结疤,看起来触目惊心,痛倒是不痛。
中午吃完饭,回寝室睡觉。大组,比如蒋老师、杨老师都有休息室。大桓试过在实验室熬一中午,下午会没精神,实验室味道大,不是可休息的地方。他又喜欢在中午开电脑,看新闻或见缝插针打游戏,这样一克扣,午睡不足一小时。下午一般要做后处理,经常过柱子,有时做蒸馏。过柱子很耗时,有时一直忙到晚上。晚饭后,七点之前,回寝室摸下电脑。
晚上在实验室一直耗到十点五十左右,因为宿舍楼是十一点关大门,过时不候,那是一路狂奔。晚上如果不忙,就用导师电脑或把笔记本带过去,找找思路。如果老师不在,拿电脑玩扫雷和斗地主之类小游戏,也是偶尔为之。十一点回宿舍后,洗洗刷刷,弄完也就快十二点了,看电影或打游戏,迎接新的一天到来。到入睡时分,那已经是一点左右,困得不行,倒头就睡。这样的作息,体现了网瘾大,挤占了休息时间,而自己很难改掉的劣根性。从周一到周五如此,周六下午可以去集体运动,晚上休息,周日放假,在实验室呆的时间够长,大桓不喜欢加班。
大桓是工作日最晚回去的几个人之一,韩老师办公室有张行军床,天气暖和时可以在里面过夜。大桓夜归经常碰到的就有孙副院长的弟子,在职读博的屠博士。他的起点不高,经常向大桓询问一些实验室的常见细节,比如溶剂是二甲亚砜怎么处理,旋转蒸发仪的日常维护,大桓倒是不吝赐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