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2)
这日午后,天上云聚如海,不多时光电惊雷,骤雨忽至。储家正房西侧的耳室里,传出的动静却丝毫不亚于轰隆雷声。
储新之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扇着风,“谁许你点的熏香?还不快撤下去!”
青梅笑眯眯道:“夫人说这耳房久置不用,点些香可以祛除卑湿,逐虫驱秽。”
储新之直接打出个喷嚏,态度坚决,“母亲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这耳房如今是我在用,自然得听我的。”
青梅心疼地捧起香炉,深深吸进一口白烟,“二姑娘,这可是崖州产的沉香哎!这么一小块就值一两银子呢,不用岂不是太浪费了?
储新之摆摆手让她出去,“我一闻这香味就犯头疼,你自己拿着用吧。”
青梅听罢拿起香炉,欢欢喜喜地出了门。
储新之站在窗前目送青梅离开。斜风刮过,钱纹漏窗外探出一枝海棠,隐隐可见庭中雨打芭蕉,怪石嶙峋。
她踏出房门,走到檐下,只见庭院尽头隔了一面白.粉墙,墙上设了道状似满月的圆洞门,框住廊外的几杆青竹。出了那道圆洞门就是抄手游廊,左达正房内院,前通西边厢房。
此处环境清幽,又通行方便,用来思索生财大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储新之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回到耳房。
昨日她一吃完晚饭,就立刻向许氏提出想要这间耳房作书房用。经许氏点头同意后,她便张罗着让丫头小厮把杂物清出,又布置了一番,没想到此刻看起来还挺别致的。
只见房间西侧横设一张黄花梨长桌,桌上磊着笔墨纸砚和一套茶具,桌后摆了一把雕花靠背椅。壁上正中挂了一幅字,上书“生财有道”四字,字迹瘦挺爽利,侧锋如兰,正是她自己的“大作”。
青梅不知何时回来了,也抬着头看那幅字,夸赞道:“二姑娘的字真好看。”
储新之笑笑,这大概是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多年前她偶然得到一幅书法,因其风格独特,便仿照着临摹笔法,不想竟练成一笔好字。连她爹储世清都说,她的笔锋断金割玉,意度天成,堪称大家,甚至还让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储宜月多多向她讨教呢。
说曹操,曹操到。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丫头的通禀声:“三姑娘来了。”
储宜月进了门,福身道:“二姐好闲情!听母亲说你在此处,我便寻了过来。”
储新之请她坐下,道:“不知三妹忽然造访,所为何事?”
储宜月伸手拿起桌上茶杯,托着底转动杯身,“城南的赵家三姑娘下了帖子来,说三日后她会在家中举办茶宴,邀请城中名媛品茗斗茶,不知到时二姐可否赏光与我同去?”
储新之想也没想就拒绝道:“不巧,我那日怕是没空。”
宋人有四艺: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她通通不感兴趣。一闻香便头昏,一点茶就眼花,很抱歉,她并不是个合格的大宋子民。
储宜月一愣,劝道:“二姐成日待在家中怕是闷得慌,不如出去逛逛?”
储新之摇头道:“多承三妹美意,只是我真的忙得脱不开身。”
她真的不想给储宜月做陪衬。因为许氏家里就是卖茶叶的,储宜月家学渊源,定然是要在那斗茶会上夺魁的。而她呢,自然不用说,肯定是要垫底的。到时两相这么一对比,外面的人还指不定怎么笑话她呢。
不行不行,她绝对不能答应。
储宜月见她心意已决,只好起身告别,“那我就不勉强二姐了。”
储新之送她到门口,关上门轻轻叹了口气。
没想到重活一世,她依然要生活在储宜月的阴影下。
*
用晚饭时,储新之端着白饭狼吞虎咽。
她这么做并不是因为饿,而是在发泄心里的委屈。她不甘心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什么都比不上储宜月。
许氏见她一脸愁容,便放下碗筷给她拍背,“二姐儿慢点吃,小心别噎着。”
储新之嘴上应着,筷子却一刻不停。
就有人看不惯了,“二姐儿可得好好练练吃相,若是让别人看见了,会说咱们储家没有教养。”
这话听着甚是促狭,储新之甚至不用抬头就可以从语气中辨认出说话之人是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