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转(1/2)
整个泉州府的百姓都知道了王弗病重的消息,他们自发组织起来, 扎了无数盏孔明灯, 送到海边放飞。甚至, 许多人都开始吃素斋戒,念经打坐,为王弗祈福。
百姓们都是最单纯的,对他们来说, 王弗给泉州府带来了太多变化, 就算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新开的赵家书籍铺卖的书很便宜, 是以往张家书籍铺的一半;知道府衙旁边新建了一个“夜校”,不论老幼妇孺、贫贱富贵, 都可以不交束脩在那里读书识字, 学习官话;知道泉州济世医学院的落成,将会使他们这个自古被称作“蛮荒之地”的地方, 拥有许多很好的大夫,人们可以看病吃药,不必求神问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念力……
苏夫人与苏知府一样, 都是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好人, 他们不该生死离别。
无数盏孔明灯飞上天空,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福, 王弗如果看到这一幕, 一定也会非常欣慰。长久以来, 她所做的事,即使只是发自本心,不求名利,也不求任何人的回报,但能够得到人们真心的爱戴,她自然也是开心的。
双喜眼看着人们成排地站在海滩上,放飞孔明灯,然后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他们的灯笼或许粗劣简陋,上面写的字或许缺笔少划,但他们都是发自真心,虔诚无比。
淡淡的金色光芒在每个人身上闪现,天空中的孔明灯也越来越明亮,与此同时,处在天涯各地的与王弗相识,或者曾受过她恩惠的人,忽然心有灵犀,隐隐感觉到王弗出了事,这种玄妙的感觉无法言喻,但每个人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抽空为王弗祈祷了一下。万千祝愿汇聚起来,使沉沉夜空光辉万丈,天尽头,一颗星极速坠落,另一颗,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不为常人所知。
王弗看着判官,判官看着王弗,面面相觑。为了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判官凝出一面水镜,数千百姓于海滨放飞孔明灯为王弗祈福的场景,出现在两人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祈愿的队伍,王弗身上的功德金光便愈盛。
判官沉默了半晌,看向眼眶湿润的王弗,道:“你这种情况史无前例,我要前去请示阎王,你且在此稍等片刻。”
王弗点着头,又指了指水镜,问:“可以让我看看家人吗?”
“可以。”判官教了她两句口诀,若她想看什么人,只要在心中默念他的名字,就可以看见他们。
判官走后,王弗坐在桥头,心中默念苏轼的名字,水镜一片波动,先是显现了苏轼抱着她长夜枯坐的场景,她看见苏轼短短几天就变得形销骨立,面目全非,完全对外界隔绝自我,开始担心起苏轼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一段伤心的日子。
阿弃在厨房里生火熬粥,弄得灰头土脸,好不容易熬出来一碗红豆莲子羹,端到苏轼面前,他却连一句话都不肯说,自顾自回到了王弗身边,摸了摸王弗的脸颊,温柔缱绻,眼中也有了神采,似是回忆起了与王弗的点滴旧事。
“阿弃长大了,可以照顾爹爹了,只是,苏轼啊苏轼,你怎么永远长不大呢?”王弗垂首,一滴泪无声坠落,“嘀嗒”一声轻响,落在碧绿色的河水中。
对于王弗来说,苏轼不是什么历史上的大诗人,是那个提篮跟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小孩,是背着她踏月归家的温柔少年,是一身傲骨,却折在王方膝下,苦苦哀求王方嫁女的心上人,也是在她病重,濒死之际不离不弃,许诺要与她碧落黄泉,相许相从的枕边人……他们之间,有着长达二十年的相知相守,彼此心意相通,只要王弗一笑,苏轼就能明白她的笑点,同样的,只要苏轼一皱眉,王弗就能猜出他在苦恼何事。
王弗泪如雨下,不忍再看,转而默念了王方和赵氏的名字。他们都好好地待在东京的王家,此刻正要天明,王方早早起了床,走到院子里开始打拳,他显然才刚开始练拳,打得乱七八糟的,惹人生笑。赵氏还抱着被子,睡得香甜,嘴里嘟嘟囔囔的,好像在抱怨王方打呼,但其实抱怨完了,打呼的却是她自己。王弗从未见过父母的这一面,不由笑出了声。
笑着笑着,她突然愣住,仔细看了看王方的动作,终于想起,为了祖父母的健康,她从六岁起,就让两位老人打一套脱胎于五禽戏,还融合了太极的拳法,祖母不常打,祖父却是常打的,如今身体康健,眼看着就要奔着□□十岁去了。她出嫁后,心思好像都放在了苏轼和阿弃身上,就连与家人的团聚,也是王方主动,带着赵氏和两位兄长,搬到东京来陪伴她。后来她又在外地奔波,不能侍候父母身侧,完全没有意识到,王方和赵氏,鬓边已染上了风霜,也到了祖父母那般,需要打拳养生的年纪了。
以前三娘还在谈笑间说过什么王方疼爱她,有如至宝,甚于对她、对王瑾和王瑜,也甚于对王家的所有家业,她并没有在意。或许是第一印象决定了,她三岁时第一次见到王方时,觉得他是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还幻想过让赵氏踹了他,完全没有留意过王方对她的宠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