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2)
顾燃。----更新快,无防盗上----*--
又是顾燃。
这个名字简直是阴魂不散,盘旋于沈暮晚在戈林遇到的所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之上。
“要不你现在把他叫来,我们一起讨论?”,沈暮晚似笑非笑道。
“他今天有其他事要加班。”,汤若衍拒绝道。
“……”,沈暮晚半天没找着词,她难以置信道,“所以他要是不加班,我连今天都约不到你?”
汤若衍点点头,见沈暮晚备受打击,好似被大风刮过才把胳膊腿儿都找齐的样子,又好意安慰她,“要不下次我们加班也约你一起?”
……
啊,为什么没事要招惹这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呢。
活着不好吗。
想多活一会儿的沈暮晚把她的问题又重复了一遍。
这次汤若衍没有犹豫,直接道,“自由意志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上都能做不同的解释,但是没有一个能禁得住推敲,从解释成为科学道理。”
“信仰的跳跃?”,沈暮晚取笑道。
“?”,汤若衍疑惑。
“克尔凯郭尔?”,沈暮晚笑容渐僵。
“?”,汤若衍疑惑更深。
“……没什么,一个哲学家。”,沈暮晚捏了捏鼻梁。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在某些事情上的选择和困难,无法通过逻辑推导完成或克服,需要进行非理性的跳跃。
汤若衍顿了一下,也没有寻根究底,继续道,“就像你说的,最能够解释它的还是哲学。” 他语气讥讽又贬斥,丝毫没有掩饰他的瞧不起。
搞科研的这帮人中,有一个“SSS团”,专门接收强硬的理论派作为会员。SSS代表着serious、strict、sophisticated,严肃、严谨、精妙。虽然散落在世界各地,却只相信经过实验证明、推理完备的“解释”,活似入会时都参加过一个情感阉割仪式一样。他们认为,哲学和封建迷信、八卦闲谈没什么两样,都无法自证其身。
沈暮晚耸耸肩。
“至于生物医学,大多是从仿生方面做文章。”,汤若衍说完端起咖啡杯,发现空了,又放下。他把杯子转了15度,logo对准自己,才把手移开。
“神经网络吗?”,沈暮晚问。
仿生,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分支之一,在计算机科学的专有名词中,它叫做神经网络。dizhu.org简单来说就是把机器当作神经元,模拟人类神经系统,传递信息。这种技术很容易想到,也并不新鲜,早在第一帝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叫法是“深度学习”,其实也不过是神经网络的众多呈现形式之一。和所有的科技一样,它冷血薄情,无视帝国兴衰、草木枯荣,顽固地保持着每二十年出现一次突破的频率,每每让学者欢呼、平民恐慌,却无一例外的全部失败。
理论上,如果连接足够多的数据,进行足够快的计算,把这种想象往后推得足够远——仿生的大脑、人工神经网络,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就可以同人类一样思考,也就有了自由意志。
说实话,沈暮晚还真挺喜欢这个浪漫的想法。
“嗯,NN。千山最近两年都在尝试建立HGNN。”,汤若衍道。
“HGNN”
汤若衍虽然读的是医学交叉计算机,但是思考方式仍会不自觉地偏向第一专业,也就是医学,体现在实际表征上,就是沈暮晚满脸“你在说什么”的懵逼表情。这有点像同样的嗜甜如命,但是一个喜冷一个喜热,一个喜欢冰淇淋,另一个喜欢红豆汤,光看结果就是完全不搭嘎的两家人。这也是为什么她一定要约汤若衍的原因。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超图神经网络。”,汤若衍解释道。
沈暮晚垂眸看向虚空,眼睛在微阖的眼睑下不停地转动。
一个东西不管怎么折腾,只要还叫NN,本质上就还是模拟人类神经。但神经网络,这个词除了神经,还有网络。网络对应在计算机科学中就是图——点线互连的二维拓扑结构。超图则引入集合的概念,把实体的点、线升级成点集、边集。简单来说,就是给普通的图全面升了个维。
沈暮晚想了很多,然而在汤若衍眼中,她只是低了一下头,就已经明白。
他听见沈暮晚轻嘲道,“哦嗬,换汤不换药。”
“KPI压头,我反对无效。”,汤若衍语气没变,平静得跟陈述“我刚刚喝了杯咖啡”一样,只是手指在扣桌面。
“新的拓扑结构效果怎么样?”
“暂时没听说成功。”,他又伸手去拿咖啡,够了一半才想起来喝完,又收回手。
沈暮晚哂笑,她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开始汤若衍叫她去和顾燃讨论了。
折腾了两年玄学,不出意料地没成果,换她她也烦躁。
说玄学是因为在神经网络的理论中“往后推得足够远”,翻译一下就是“信仰的飞跃”。
可假设,不可证明。可想象,不可推导。
这不是玄学是什么?
但毕竟计算机数学家们研究的是科学,于是他们欲盖弥彰地给它换了个名字,取自数学中奇异点的意思。
他们说,这不是“信仰的飞跃”,这是“奇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