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 > 时光飞逝

时光飞逝(2/2)

目录

这些大臣们之间的闲话暂且不提,单说这个提议一出来,李隆基当然很感兴趣,他想彻底挖掉门阀的根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甚至!他还有点想任命李林甫当宰相,来搞定这件事。但是他又看了一眼兢兢业业的老裴,觉得不能这么欺负老实人。

让老裴每天和低他几个级别的李林甫打照面已经很残忍了,还要提拔李林甫和他平级、每天一起议事、一起用宰相专属小食堂……这不是逼老裴退休吗??

所以思前想后,李隆基还是提前明示暗示——让老裴自己先退休了!

然后他就大笔一挥,又任命了李林甫接任,这样一来,李林甫和李元纮,这对当年在将作监的搭档,又再次在宰相的位置上聚头了。

可惜,这和李隆基的平衡派系的原则很不相符,于是他又想了想,把几年前被他调出去建设新领土——也就是如今已经被划归安西都护的、原本属于吐蕃的那片地盘的萧嵩给调了回来,让他也占了一个坑。

这时候,朝堂里,除了萧嵩这样的边功派、李元纮以及李林甫这样的新学派,就是张九龄这样的寒门清流派——总之,三方势力尚算平衡,没有谁一家独大;而且他们也有共同的诉求,不会耽误了正事。

李隆基觉得很满意,事情也当真比较顺利,虽然也有些反对的声音——就比如杜暹吧,他可能是和李元纮有仇,专门盯着这个年纪最轻,但是资历最深的宰相黑,但是在朝廷上下、以及众多有心走科举一途的寒门士子有志一同的努力之下,科举改革的第一阶段,还是在开元十九年春天的时候,正式完成了。

这一年春天,李隆基在大明宫紫宸殿,正式举行了第一次扩大招生、并且分为文、理、律、农、医几科的新型科举考试。这一次考试,不仅第一次采用了糊名、誊录制度,杜绝了提前行卷请托的规矩,并且还采用了更规范化的由县到郡、再由郡到长安的命题监考制度,最后各科加起来,总共录取了三百余人!

要知道,从前每一年的科举考试进士科,最多一年也不过是录取了二十余人而已!

即便是李隆基,看见这些新的官员预备役当廷谢恩的时候,也不由生出了太宗当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的感叹。

又办成一件大事,李隆基眼看自己离千古留名更进一步,当然看他的几个宰相都特别顺眼。

尤其是那个他一开始印象并不怎么样的李林甫,他后来用起来才发现,这个人说话好听,办事利索,虽然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但是知道和有文化的同僚打好关系,再加上长得不错,一看就是个老帅哥的样子——这么看来,比起面目严肃的裴光庭来说,武氏会更青睐他,好像也并不奇怪。

总的来说,虽然他私德有亏,操守好像也并不清廉,但也不失为一个人才。

不管怎么说,科举改革刚刚走上正轨,和正在试行的官员考核制度一样,要想成为一项长期的制度,还需要很多年的继续努力。但是在开拓的阶段过去之后,皇帝就不需要时刻盯着这些事,于是他便放松了下

来,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能够放在他的妃嫔子女身上。

开元十九年夏,杨贵嫔病逝,自上次元懿皇后薨逝之后,宫中再次弥漫了悲伤的氛围。包括钱德妃、赵丽妃、皇甫德仪和柳婕妤在内的这些失宠已久的妃嫔们,自发举行了许多悼念杨贵嫔的活动。

而杨贵嫔的一双子女,已经在十王宅中成婚的忠王,以及大多时间呆在京中,但偶尔也会去洛阳或是其他地方的别庄游玩的宁亲公主,也在接到杨贵嫔病笃的消息时便回到宫中,直到杨贵嫔病逝,都一直陪在她身边。

这次的悲剧,让李隆基忽然想起,他仿佛有许多年,都没有见过他在潜邸时的那些旧人了。

甚至是他的儿子们,自从他将他们放在十王宅之中,除了每日问安之外,对于他们的行动,自己也渐渐只是从纸面上得知,他没空关心他们各自的成长,也没空关心他们各自的心事。

不仅如此,看见一位位越发成熟稳重的皇子、亲王、遥领节度使,领着他们的妻、子在他面前行礼,他渐渐感到时光飞逝,而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不生髀肉、双眸如电的李三郎了!

如今的宫中,还会喊他三郎的,其实也就只剩下……

“三郎,”一个声音在他身前响起,他看着款款而来的丽人,以及她身边的另一位同样穿着亲王服饰,却依然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那位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故作老成的样子,不由让他在心底微微失笑。

“三郎在想什么?”那名丽人走到近前,眉目顾盼。李隆基自然而然地拉起对方柔嫩如少女的柔荑,“没什么,”他说,“刚才还想到阿婉,阿婉年华如旧,令我自惭形秽。”

武惠妃美目流转,她微微摇动臻首,并没有说些皇帝并未步入老年的假话,而是有些怅惘地道:“三郎不是当年,但妾又哪里能永远陪着三郎呢?妾这些年的身体,三郎也不是不知,这次杨姐姐薨逝,妾如今想来,黄泉路,也许竟只是抬脚便到的距离。”

李隆基手上一紧,武惠妃却已经安慰地拍了拍他的手,同时状似释然地道:“……走吧,今日也是杨姐姐薨逝之后,头一次家宴。三郎上次不还说,宫里近来冷清了不少,许久没有一起聚一聚了么?”

“怎么,到了正日子,三郎反而打算中途离席不成?走吧,三郎不要在这里躲着,躲得久了,他们怕是要不安了。”

武惠妃示意着几位皇子所在的方向。

李隆基对武惠妃点点头,他迈开步子,同时抬头向那边看去。阿婉说得不错,因为他方才有些感慨,早已定好的家宴在他离席之后,气氛确实有些变化。

虽然他只是想再次和子女、妃嫔、故旧们找一找旧日的感觉,可这时,因为皇帝许久不曾召见他们,而刚刚开宴不久又忽然离席,举办小宴的回廊那边,皇子们实际上都有些坐立不安。

即便是他们的女眷那边,也有些三两避席而立的场面。

李隆基刚想说些什么,但是他却忽然捕捉到,不远处的假山背后,传来女人清浅的说话声。

听见脚步声,说话人的声音便忽然停止,李隆基皱起了眉头,有人离席私语其实没什么,但是……

李隆基一个眼神,他身后的高力士便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喝问声:“是谁?”

高力士并未十分警惕,这一声还是请她们自己出来的意思居多,毕竟这里早已经清场,在此的除了自家人,就是有限的几位李隆基信任的旧人的家眷而已。

高力士问过一声之后,假山背后的人许是认出了高力士的声音,一阵晞嗦的动静之后,方才有一个命妇打扮的年轻女子走了出来。

李隆基眉头皱得更紧了,“还有一

个人呢?”他开口道。

圣人开了金口,另一位藏在假山后头的女子才畏畏缩缩地走了出来,她看上去也知道,以她和前一位女子的身份,她们说一句悄悄话,能够引发的联想,恐怕并不简单……

李隆基并不认识这人,但是武惠妃作为这场小宴的女主人,此时适时对皇帝提醒道:“……是葛福顺的女儿、王毛仲王将军的儿媳葛氏,今日跟着王将军一家人来的,奇怪,她和太子妃……”

武惠妃的声音戛然而止,而李隆基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