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1/2)
那老秀才从来没和人这么吵过架, 手气得发抖, 指着宁蒗骂出几个字:“啖狗粪之竖子!”
意思就是你这傻逼, 吃狗粪去吧。
宁蒗脸都黑了:“竖子此等语,何不以溺自照?”
这是宁蒗以前从网上看来的, 就是说你这傻逼,先撒尿照照自己吧。
然后宁蒗完全不给老秀才机会:“穷得连衣裳都破成这样了,怪不得想早早把闺女嫁出去, 是养不起了吧?我家和你家不一样, 我家有钱,养得起!”
老秀才像是被戳了痛脚, 脸涨得通红,你了半天也没你出个什么名堂来。
几个女娃在背后抿着嘴笑。
宁蒗舌战老秀才的事立刻被瓦舍当成话本说了出去,两天不到的时间,这事就传遍了整个府城。
后来‘吃你家米啦’这句话有了无数个版本。
“你儿子怎么长这么黑, 像碳一样。”
“关你啥事,又没吃你家酱汁。”
“你家那屋顶可真破, 看着寒酸。”
“关你啥事, 用你家瓦啦?”
宁蒗出门至少能听见好几句关你啥事。
有待字闺中的女娃听说了宁蒗的话,期期艾艾的去求了父母:“……还想多侍奉父母两年……”
大部分的父母都恨铁不成钢的教导闺女:“……别看宁蒗现在说得高兴, 你且等着看, 他那几个女儿十八岁还不出嫁他还不得急疯了。”
“这女儿家就得早早定了亲事, 不然到后面好小伙儿都被人给挑完了, 你能嫁给谁去, 只能嫁给那些死了媳妇的鳏夫!”
府城有闺女的人家, 不管贫富,对宁蒗的说法都嗤之以鼻。
特别是知晓二丫要当行商的事,更是什么难听话都说出来了,宁蒗倒是吃得好睡得香,对那些指点不做搭理。
在村里的老太太不知怎么听了这些话,拖着老爷子,提着棍子就杀到府城来了——再这么说下去,几个娃都别想嫁出去了。
“娘,不是我不想让二丫、三丫嫁人,实在是没看到合适的啊。”宁蒗迅速安抚着宁老太太的情绪。
“谁说的,那绸缎庄掌柜的小儿子不是挺好的吗?”
“那全家都抠门,自己卖绸缎的结果只让家里人穿带补丁的衣服,看着我都糟心。排除。”
“张秀才的小儿子。”
“读书人规矩多,吃饭还不让儿媳上桌,说是立规矩,也不知道立的那门子规矩,我家闺女不舍得拿去给人家糟践。排除。”
“吴家的长子?”
“眼睛太小,鼻子太短,我良好的基因不能被他家影响,排除。”
“酒坊掌柜的大儿?”
“那家每年挣二百两银子就欢天喜地了,我给两个丫头买首饰的钱都不止这个数。排除。”
每排除一个宁老太太的脸色就难看几分,最后终于要到爆发的节点时,突然听到宁蒗这句话:“你每年挣多少钱?怎么买首饰都买二百两的?”
趁此机会,宁蒗抓住了老太太的手:“娘啊,咱们家今时不同往日了,光是皇上这次赏赐的银钱就是万两之数,更别说其他望族送来的贺礼,加起来咱们有这个数。”
宁蒗比了两个十。
“两万两?”老太太颤声道。
“二十万两。”
宁蒗说得认真,宁家自然是没这么多钱的,这个数还加上了徐大夫的那部分。
“所以你看,那些酒坊掌柜,绸缎庄子什么的,咱们家可以买几十个,干嘛让闺女去受委屈啊。”
“我在外面说那话啊,其实也不是不让她们俩嫁人,就是咱们家现在处于上升期,万一明年就变成两百万两呢?那时候不是能找更好的人家说亲……”
宁蒗把老太太绕进了另外一个圈子里,老太太来之前本来还看中了几个县里的年轻人,现在硬是不提了。
“那二丫呢,怎么就让她去……风吹日晒的,你又不是养不起……”
老太太心疼自个儿孙女。
“娘啊,这次我们救好了太子,说起来是大功一件……咱们家还是得留一条退路啊……四娃要去参加科举,剩下几个又还小,我不能轻举妄动,大娃又有了娃,可不就只剩下二丫了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