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职渡劫[快穿] > 造反成功的将军(25)

造反成功的将军(25)(2/2)

目录

下朝后,橫凌把六部尚书,左右丞相,阳逋召进了勤政殿,晴素认真的站在她身后,准备记下所有人的发言。

子仪率先发了言,“皇上,你为何突然想到要将税银投入到教育中?”

柳尚书跟着问道:“皇上,朝堂对学子的补贴历来有之,但从未有这么大过,更何况,民兵一事事关重大,还请皇上三思。”

阳逋跟着发言,“皇上,我看着民兵也有必要扶持。既然他们文官有书院,我们武官也得有个兵院什么的,一起培养。”

橫凌吃惊的看了阳逋一眼,没想到阳逋还能想到要拉书院进去,说服朝臣支持发展民兵。

陆纲见气氛紧张,便开口说:“皇上,这么重要的事情不需要这么快定下来,我们还应好好讨论一番。”

范毅和钱林跟着附和,“皇上,国家大事,急不得。”

崔秉神情自在,他早就明白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在皇上眼里就是个摆设,皇上他对礼仪这一块非常不看重,与外交往这一块,皇上更看重拳头。他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崔秉完全忘记自己在开国时表现的懦弱,不知道这才是皇上不用他的原因。

刑部尚书余知量,兵部尚书何瞿航心里思量着自己如何做比较好,他们都是今年刚刚提拔上来的尚书,此时更该谨言慎行。两人就和崔秉一起在一旁安静思考。

橫凌不在意他们私下里的心思,“急不得说的是行动急不得,但是提议讨论却是急得的。若是在想法上都一直拖延,何时才能实施?”

橫凌开始点名了,“陆纲,你说,你对这个提议的想法。”

陆纲条理清晰的讲述了他的一些想法,“皇上的心是好的,但是这件事,我们从没做过,做起来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影响多少人的人生我们都无法估量。皇上,我觉得这个提议还需慎重考虑。”

橫凌点点头,“朕不管需要多少精力,多少钱银,这件事朕势在必行。只有学习,不断提高百姓的综合能力,这大齐才能日益强大。范毅,你来说。”

范毅清了清嗓子,“皇上,这件事牵连甚广,上至您,下至黎民百姓,每一个都会有影响,我们不能鲁莽。皇上,国库里的银粮是战时的储备,是天灾的救援,轻易动不得啊,皇上。”

橫凌皱眉,“范丞相,你的担心朕明白。但是,如今国库充盈,远超过前朝。范丞相掌管过户部,应该明白,国库中的钱银,已经远超所需的了。”

“范尚书,国库里丰盈不是真正的丰盈,只有百姓的口袋里丰盈了,才是真正的丰盈。而百姓如何丰盈,只有不断地精进技术,不断的扩大产出才行。这粮食不放在国库里,放到百姓家里是一样的。”

橫凌与六位尚书和两位丞相一直谈到深夜,终于把所有人的思想工作做通,至少表面上,所有人都赞同了橫凌的主意。橫凌也没继续深究他们的赞同里有几分真意,她只要确保自己的提议能够通过。

晴素一直用仰慕的眼神看着她,她的皇上全心全意为了百姓,叫她如何不钦佩。

加大教育投资的政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为了政策能够符合人们生存现况,子仪提出了试点的方法,先在小范围内试验,成功了之后,再把方法推向全国。

这个建议是如此新颖,阳逋听了之后怕打子仪肩膀说:“你这读书人的脑子怎么长得,这么灵活。”

子仪骄傲的摸了摸胡子,用怜悯的眼神看了阳逋一眼,把阳逋看的火大,才施施然的离开了。

这个政策就这样慢慢的推广出去了。

孙晗听说后,特意寄了一封满含情义的忠心耿耿的爱国奏折回来,希望这个政策能一直坚持下去。

将领们可以明白民兵的意义,明白民兵可以是国家的一大防线,感激橫凌愿意放权。

学子们听闻重启科举,更是眼含热泪。他们等这一天等的太久了,但他们从未失去希望。他们仍然努力学习,只愿为这大齐奉献自己。

吏部也明白学子们的心情,从皇上说要重启科举后,他们一直在准备,一直在完善。就这样,考试的内容,作答的要求都在一年内一一确定了下来。

云凌四年秋,大齐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开幕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