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2)
次日清晨,众位大臣见到威严赫赫的齐王时纷纷见礼,不少人都在嘀咕齐王世子此次游历归来,到底给齐王带来了什么消息,令齐王这久不上朝之人也甘愿起大清早,要知道他从三年前开始,除非必要或是景帝亲请外概不相管,而要问大家为何会知晓齐王世子归来,在这朝中哪个人没有点自己的手段和消息来源,再说了,这满京都上下除了齐王世子之外,哪有他人敢穿那一身朱衣。---不过朝中有些人则是惴惴不安起来,毕竟看齐王世子回来的方向似乎令人有些不安啊。
景帝看见齐王的时候也有一丝惊讶,毕竟一个久不上朝的人突然出现在了朝堂,打破了文武大臣相制衡的平稳局面,在上面看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不习惯。在每天的例行跪拜行礼之后,景帝就开口问道,“齐王今日可是有要事相奏。”
嗯,齐王出列执礼,“皇兄臣弟多日未曾上朝,一来是向您跪拜请安,二来的确是有要事相禀。”众人在心里默默吐槽兄弟二人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好,还做这番姿态,不过即使是这样齐王的建议,陛下还是依旧会采纳的,就像是兄长包容任性的弟弟那样。
“臣弟之子齐夭昨日刚从锦州城归来,臣弟很是高兴,但是他竟然给臣弟带来了江南道北部锦州附近发生大旱,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就算有钱都难以饱腹,而锦州城府君竟然将这几十万灾民拒于城外,紧闭城门不肯相助,如今再不实施救助恐怕会引起动乱,臣弟恳请陛下开仓赈灾,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景帝勃然大怒,“这江南道何时发生大旱的?为何没有消息传来?”众人皆不敢言,有几个知道内幕的更是瑟瑟发抖。
“孤以为你们都是孤的爱臣中将桂姨百姓为福祉,未曾想到竟然有人瞒而不报你们头上的官帽是不想要了吗?你们头顶上的脑袋是痒了吗?”大臣们皆噤声不言,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景帝的霉头,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一不小心可是会掉脑袋的。正在齐王准备出声时,有一年轻男子上前回话,正是工部员外郎许林,此人年轻有为,善修水利,是当今的爱臣,“陛下当务之急应当是赶紧想出救灾的方法并实施起来,此事可等事情平息之后再处理”
齐王颇为欣赏他的勇敢,因此也帮腔道“臣弟有一计策,可解此事。臣弟愿为陛下分忧。”
景帝赶紧问道,“是何计策速速道来。dizhu.org”
齐王便将齐夭带给他的计策,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向景帝献策。一则是下罪己诏并令钦差速領卫队前往锦州,令锦州府君开仓赈灾。二则是同周围府城发布诏令每府各拨一半仓储前往救助,并派太医前往以防瘟疫的爆发,三则安置流民组织生产,开启山峰苑池任百姓采猎。四是大量收购商人手中的食物,药品,低价售卖给灾民。五是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建立仓储,并形成农业灌溉系统。六则是减免赋税,减轻灾民负担。
景帝与众臣皆是惊叹,齐王看似不管事可这提出的方法计谋的确是真实有效的,并且降低了国库的负担。
但众臣中有几个人却觉得这并不像是齐王的手臂,齐王善战,但不善治国,这等齐全的策略并不是由齐王所提,不仅是这些人有这样的想法,连景帝都惊讶,带着怀疑的口气问道“是齐王,这些都是你自己所想所提吗?”
齐王并不想告知他们此事是何人所题便道“这是臣弟之子齐夭想出来的,臣弟只是给他补充了一下。”
“夭儿吗?夭儿的确是很聪慧,从小就智慧过人,这半年的游历倒是长了不少见识,更加的有本事了。让他明日来见孤吧。”一旁的太子似乎对于此话甚是不屑。不过谁让这两人从小就是对头呢!
既然此事已定,不少大臣都纷纷请愿,他们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利润在里面。这趟差事必定是个肥差。但是景帝似乎不想让这些老油条去,反而是提拔了几个新人。“许林你率领工部前去帮忙,另外让齐王世子一道同去,毕竟是他出谋划策的,你们就以他为主辅佐他明日一早便赶赴锦州,令金吾卫随队出发。”伫立在一旁的太子脸色有些发白,手上浮起的青筋显示出他在抑制住自己的怒气。
不久东宫中传来了瓷器碎裂的声音,景帝听闻此事,默默的摇了摇头,对身旁的大太监胡德安说道,“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这点小事就忍不住,还去嫉妒夭儿,这种心胸怎么能放心将这天下交给他。”
胡德安并没有应承,作为跟在景帝身边20年的人,他是最为了解景帝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他心想其实陛下与太子在这方面还是颇为相似的。
沈修收到齐夭的飞鸽传书得知事情已经定了下来,便安心的喝着他那苦的要人命的药。亓大夫还在一旁不停的唠叨,小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分外有趣。“让你好好的休养,你竟然还跑去喝酒,你这小命不要了啊,不要早说,省得老头子我天天担惊受怕的,有事儿没事儿还得登个山,下个海去给你找药,要不是老头子这医术高明老早不知道死在哪个深山老林里去了。”
沈修拼命按下想要咳嗽的感觉,只有一丝轻咳溢了出来。“亓大夫,我……”
沈修的话还没说完,阿元便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公子,出事了。城外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死亡人数已经有100多人了,现在府君为了避免瘟疫蔓延到城内,下令用火烧了这些人,外面的饥民又因此发生了暴动,两边都快干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