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1/2)
明月现在住的这个村子叫做王家屯,在河东。www.dizhu.org河西还有孙家屯、李家屯。这三个村子都比较大,也比较富裕,是原来驻守卫所的军官留下的后人。王家屯往东靠近牢山卫的村子叫做铁家庄,是原来卫所铁匠们的后人。剩下周围散落的小村庄,或者是山民或者是当时开荒赶来的奴隶的后人。
王家屯因为在中间,并且村子最大最富裕,所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每个旬末的大集,四村八滩的人都来这里交易。大集的地点就是王家屯中间的东西大道,也就是明月家门前的那一条。
这天正逢月末大集,明月早晨还没睡醒,迷糊糊的就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声音。明月一个激灵,赶紧起床。要说明月来古代后感到最不习惯的事,除了没有面食就是没有热闹啊。作为手机不离手的现代人,明月现在唯一的消遣就是逗弄小土豆,简直太可怜了!
明月草草的吃了早饭,就想出去瞧热闹,结果被自己娘一把拉住了,说:“今天是月末大集,又赶上快过端午节了,肯定人特别多。你小孩家家的可不准自己出去,等我收拾好了和你一起去。”明月为了早出门,赶紧帮忙把鸡放出来,鸡槽装满谷糠倒好水。
好容易出了门,明月左右一看,发现东边比西边的人多多了,所以拉着娘就往村东走。边走边看,明月就知道为什么这边人多了。王家屯往东五十里是卫所和海,往北三十里是县城,也就是说别的村子要去县城最少要走三十里地,最多要走八十里地。所以除非家里有红白事,一般村民都是不去县城的。
看准了这点小商机,县城里的布庄、香粉铺和杂货铺就会在月末挑选合适的商品来赶大集卖货,针线铺子则一边卖一边收。这些铺子自持身份,不愿与卖海货山货的农人搅和在一起,所以就给王家屯交了点钱,长期订下了大槐树东到通往县城道路之间的那一段。--*--更新快,无防盗上----*---
女人天生喜欢逛街,不管有钱没钱,看看总归是不要钱的。所以一到月末,这里就集中了四里八乡的大姑娘小媳妇。明月夹在中间,不觉就有一种商场年终打折大促销的感觉。看到自己娘不时瞟向鲜艳布料的眼神,明月觉得还是赶紧去别处转转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个来钱的路子,光看不买绝对是种折磨!
明月拉着娘一路往村西逛了过去,发现大多都是些常见的山货、海货,还有些手工品,比方说柳条编的筐子篓子,芦苇编的草席等。隔得近的村民还会把家里的鸡蛋、青菜拿出来也卖也换,总的说来就是一个半卖半交换的原始农村大集。
明月试着问了一些价格,发现但凡是常见的,或者是能直接下海上山能得到的,价格都很低。这让明月头疼了,这可怎么挣钱啊!难道自己真的要沦落到自己自足的地步,吃条鱼也得自己捞?明月垂头丧气的拉着小李氏往家走,小李氏问她想要啥,明月只是摇头。
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小李氏就跟大湖说了白天的事。她觉得亏待了懂事的闺女,明明好多想要的东西,结果最后啥也没买。跟大湖商量,要不自己下地干活,换大湖去县城打些日子的短工吧。
王德湖拍拍自己媳妇说:“他娘,你别操心钱的事了,等农闲了我就去打工。你可不能下地了,从生了月儿后你就没好好歇着。以前没分家是没办法,现在咱自己过日子,你就好好歇着吧。以后闺女出嫁了,还得咱两口子一起过呢。我成亲的时候可是说了要好好对你的。”小李氏想到两口子刚成亲时的甜蜜,忍不住脸红的叫了声“大湖哥。”
明月不知道爹娘对自己的误解,还在一个劲的揪头发,想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挣钱呢?原始的不行,加工的行不行啊?有啥可加工的呢?什么市场需求呢?明月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实在想不起来,明月就放弃了准备明天想。还安慰自己,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她王明月也不可能一夜暴富,发财不差这一晚上,睡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