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牛(1/2)
事情要从20年前讲起,白于山显然更擅长讲述,他想了一会儿,开始将20年前黄河考古队的故事娓娓道来。----更新快,无防盗上----*--我没有想过,20年前的考古经历,在他们口中是另一番模样,白于山足足讲了4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我们完全深陷其中,丝毫没有疲惫。下面为了记述方便,就完全按照白于山说的写下来吧:20年前,我27岁,我的弟弟白于海24岁。
考古队一共有二十多人,不是一次组成的,是前前后后几次拼凑的,以至于很长时间,队员之间并没有怎么沟通。领队是高教授,当年65岁,发起和组织的核心人物,他去黄河并不是为了什么保护文物之类的高尚目的,而是90年代末黄河边上盗墓盛行,一些文物被挖出来之后几经转手到了他的手中,他觉得农民和盗墓贼都是乌合之众,偷偷摸摸干不成气候,凭借自己的身份和知识,借着考古之名召集一批人去,说不定能挖到大墓发一笔财。
所以,考古队的目的一开始就是奔钱去的。队里面有两部分人是被蒙在鼓里的,一部分是高教授叫上的自己的几个学生,其中就包括当时在学校当助教的你的父母。即便是出发时不知道,但是后来相信你的父母也觉察到了我们的目的,然而为时已晚,他们已经上了贼船,无法脱身。第二部分人是高教授雇的几个乡下青壮年,因为教授和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遇上挖土的工作可干不了,于是对雇来的乡下人只说是帮学校干活。
这支队伍很杂,光有人是不够的,一路上吃喝住行都需要钱,于是高教授找到当时做贸易生意,小有成就的我们白家,提出合作。老太太听着靠谱,又怕钱给了高教授他跑了,就提出条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就是我们兄弟两人加入,管着财政大权同时也能分到东西,所以白家人算是带资进队。还没完,毕竟我们这帮人对西北完全陌生,需要一个熟悉地形的向导,最后,高教授求助于西边滕家,滕家派了两个人来与我们汇合,算是组队完成。
一队人浩浩荡荡就奔着黄河边上去了,先是坐火车,之后换乘汽车,后来连汽车都没有了,就坐驴车,走路,花了半个月才到了黄河边上一个据说挖出过唐代瓷器碎片的村子。---村子在河东岸,挖出碎片的地方在河西岸,村民们春种秋收、农田管理、走亲访友,来往于黄河两岸,靠的都是一艘渡船来回,我们遇见的第一件怪事,就发生在渡船上。
天一亮,我们就来到渡口等船,渡船是一艘不大的柴油机船,一次也就能载个十几人,于是考古队分成了两拨,高教授和一拨人先过去,我让弟弟白于海先过去,自己就在第二拨人里。第一拨人顺利地过去了,等到我们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船驶到江心就不动了。任凭船主怎么操作,船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牢牢吸住了一样,进不得,退不得。
我们听说黄河泥沙多,河道浅,多有淤积,心想着可能是搁浅了,但是我们探出头去看时却发现绝非是搁浅那么简单,船底下的水竟然打起了转,眼看着从一个小转转着转着竟然转成了能把船吞进去的巨大漩涡。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那一天明明是晴空万里的日子,此时忽然刮起了风,风越刮越大,天很快暗了下来,原本宽阔平静的河面,变得无比凶险。
若是几分钟前的河面,略识水性的我估计能游过去,但是忽然变了天让我们都措手不及,漩涡越来越大,河流变得湍急起来,船跟着摇晃起来。就看见船主急忙从船舱里拿出了香烛纸钱和水果点心,跪在船头朝天就拜,嘴里念念叨叨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烧了纸钱将水果点心一股脑就扔进了河里,然后继续磕头,接着,就有村民上去,跟着一起磕头。
来之前我有听闻,黄河多怪事,一条流淌几千年经过大半个中国的河道里,奇奇怪怪说不出名堂的东西多了去了,很多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事情就像眼下,如果水流再急一些,船就要翻了,我们都会落入滚滚的黄沙泥水之中。船主和村民的磕头没有效果,漩涡已经截断了整段河面,站在河岸上的高教授他们喊什么我们早已听不见,耳边只有水声和风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