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之计(1/2)
正正房里边正闹的不可开交。郑氏披头散发如同疯婆子般,恶狠狠地瞪着李伯忠,若不是李嬷嬷死死的将她拽住,指不定要上前生咬他几口肉下来。
李伯忠也没好到哪里去,脸上吃了郑氏五条指痕,前襟被郑氏撕开一道口子,一个劲的指着郑氏怒骂:“疯妇,我要休了你这婆娘……”
男人家要脸面,郑氏在李伯忠面上留下几道爪痕,很是伤了他男儿自尊。屋里刘妈和平安一边拽他一只手,险些没将他拉住。
李廉和李庸二人进屋,看到的便是这般情形。兄弟两个不由分说,上前一边劝一个,又把下人挥退,这才问父母为何事吵架。
郑氏见儿子们来劝架,得了倚仗,立即对他兄弟哭诉道:“你爹这个老不修的,这般年纪还在外头风流快活,你道他每日去茶馆听书吃茶么,其实是和茶馆里卖果子的小寡妇好上了,今儿借了酒意和我摊牌来了。”
李廉无奈地望向李伯忠,李庸对父亲半是失望半是怒其不争。兄弟两个交换了个眼神,一人扶郑氏坐下,另一个进去寻了件衣衫来与李伯忠换下。
李伯忠简直恼羞成怒,怒目瞪向郑氏,道:“你若贤惠些,出孝后与我置两房妾室打发时日,我何至于要上外头……”看了眼两个儿子,到底没甚底气,把余下的话收住。
郑氏一跳老高,不顾李庸拦着,同样怒气回呛道:“你还有理了不成?打量我没读书识字么?今日他兄弟两个才用大明律治住杨家那一伙人,你个老不休的竟这样迫不及待的要把事情和我摊牌,这不是心虚是甚么?反正我站得住脚,与李家生了三儿两女,又守了公公和婆婆的孝,你敢休我?”
李伯忠一时找不到话来回,却更加气愤,恨郑氏在儿子面前不与他留半分脸面,索性也没了顾忌,欲上前动武力掌刮郑氏,亏得李廉力气大,将其拦住。李伯忠既打不到郑氏,嘴上便冷笑道:“你个疯妇,从来只知头发长见识短,你道真是个是他们两个用大明律将杨家治住不成?我呸!大明律虽有规定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这一条向来是民不举官不究,告到衙门去谁耐烦理会得,不过些许银钱便能解决。”
郑氏愕然,连忙问李庸兄弟,李伯忠得意道:“实话和你说,杨家怕的是他们兄弟往御史台提告,明年乃是考核之年,杨家那县令能不能再往上升一级犹未可知,这个时候他们杨家岂会任由旁人握住把柄坏其仕途,亲家那边不过是不得已才服软而已。”
李伯忠讲的是实情,郑氏也非蠢人,几下便将其中关节想通,一时没了法子,便开始哭嚎起来。
李庸看了看父母,一个摆明要纳妾,一个说甚么也不答应,不禁分外头痛。思忖这会必须要拿出个杀手锏才能压得下他二人,便看向父母,拉着李廉跪在二人面前,叹息道:“爹,娘,都是我和大哥的不是!若非家中背债,何至于为父亲纳个妾也无钱,母亲也不会成日为着日常花销去算计两个儿媳;现今你二人成日吵闹不休,我和大哥又如何能安心读书,与其被同窗笑话治家不严,还不如明年罢考算了!反正考也未必考得中,若万一考中举子,将来家中只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笑话,那么今日的杨家便是明日的我们,儿子不孝,既不能让父母满意,读书科举还有个甚么用?”
这话说的十分重,便是李廉也讶然望向他,郑氏和李伯忠闻言各自沉默不已,屋里一时静得落针可闻。
李伯忠身为一家之主,很快便回过神来。他从儿子的话里听出几个意思来,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家中眼下还背债度日,儿子们也并非反对他纳妾,只苦于无钱而已;至于他兄弟两个不读书考科举,那不过是孩子们的负气之言,当不得真。这般思量,他便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来,指着他兄弟二人喝道:“胡说甚么,还不快快起来,你们若不读书科考,我和你娘这般辛苦又是为哪般?再胡言乱语,便是不孝子,我拼着没脸也要去府学问教授的理。”
郑氏却叫儿子的话点醒,任李伯忠如何想纳妾,想和小寡妇相好,都少不了钱开路。眼下大房别的不缺,唯独缺钱又还背着一身债,哪里来的钱任他在外头风流快活。这般一思量,只觉眼前云散雾收,脑海中瞬间清明过来。
李庸二人只不做声,也不肯起身,李廉是长子,身上的责任背得更大,自是不乐意父母二人成日吵闹弄得家无宁日,便附和弟弟的话,抬头看向李伯忠,沉声道:“儿子也是这个意思,要治国便先要学会齐家,朝庭提倡以孝道治国,爹娘失和,便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不孝之人又何谈做官为宰?即便有幸高中而入仕,只要御史参一本我们兄弟不孝,内闱不修,我和四郎这官便算是做到头了。”
郑氏热泪盈眶,当即把他们兄弟自地上拉起来,放软了声音和李伯忠道:“冤家,看在孩子们的份上,我们还要吵闹不休吗?”
李伯忠没想到郑氏这会能服软,从来他夫妻二人吵架,都是硬碰硬最后不欢而散彼此相看两厌,这回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但他身为一家之长,家中失和自是有责任,当下不好意思在两个儿子面前继续端架子,看着郑氏哼道:“哪里是我要与你吵闹,好生与你说话你不要听,谁能奈何得了你?”
郑氏当下从他的话里听出几分服软的味道,思忖不如这回大方一回,也省得儿子们无心课业,看向李伯忠道:“行了,你不就是要纳妾吗?我自知如今人老珠黄,又没说不与你纳小,是你叫人没个准备,任谁乍然得知自己的相公与外头不知来历的小寡妇相好之事,焉能不生气?”
眼见郑氏的话风转得太快,李廉李庸兄弟有些目瞪口呆,李伯忠回神得快,连忙追问道:“果真,你能答应与我纳妾?”
郑氏看他一眼,暗中骂着急色鬼,老不休,嘴上却道:“当作儿子们的面,我岂能信口开河!”见屋中儿子丈夫一时齐齐看向自己,晓得这招是凑效了,连忙道:“回头我便去人牙子那里瞧瞧,问问如今买人的行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