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步蟾宫 > 明抢

明抢(1/2)

目录

结亲乃是结两姓之好,那吴瑞玉既是荆州李氏的表小姐,本身也出自江西上饶吴氏。--*--更新快,无防盗上----*---不论是李氏还是吴氏,两边都是书香累世的旺族。李伯忠生怕在女方面前失了礼数,虽知婚事依三书六礼进行出不了差错,但这里头却是大有讲究!连忙请教李叔文和罗氏,由谁上门提亲较为体面。

时下两方结亲,好些的平民百姓多是请官媒上女方家门去提亲,讲究些的官宦人家除了请官媒外,还另请托一位与女方家世颇为相近之人随官媒一同登女方门,如此方才彰显男方对女家的看重和体面。

罗氏并不想这般讲究。大房如今是个甚么情形,人家女方那边想来是清清楚楚,既然对方起意要结这门亲事,自然不会在意这些旁枝末节的,不失礼数便好。但看大房两口子一味求体面好看,便推脱道:“咱们在家守孝,也不好与人来往,此番贸然登门相请,总归不妥。”言下之意便是不赞同另请媒人。

郑氏暗中气闷,寻思三房向来爱插手大房之事,如今真个有事求到她头上,却又百般推诿,着实生恨!看了李伯忠一眼,便与李叔文道:“大郎是你亲侄儿,事关咱们李家的体面,三叔你可不能不管。”

罗氏暗怪郑氏说话行事太过自以为事,若是由三房出面替大房请媒人,欠人情的却是自己,并不好应声,便看向丈夫。

李伯忠见此连忙附和郑氏的话,道:“三弟人面广,想来为大郎请个媒人应是不难,如此就有劳三弟费心了。”

李叔文倒是认真思量一会,想到眼下适当人选只有个冯县令,想他二人都为荆州李氏的附庸,必不会拒绝这等露脸的喜事。遂提笔写了封信递与李伯忠,由他亲自去县衙请见冯县令。

李伯忠大喜,当下吩咐郑氏备礼,趁天色还早急急地往县里走一趟。冯县令自是十分乐意做这桩喜事的媒人,且李氏两兄弟这般出息,也有交好之意,并未摆官架子就应下这媒人差事。李伯忠又与他定下去荆州提亲的吉日,郑氏那边也与官媒说定日子。

七月初六宜嫁娶、安宅,冯县令与官媒方媒婆一同去荆州李氏为李廉提亲。冯县令不过走个过场,早被李府的门客引至一边说话。方媒婆何曾见识过这等富贵人家,小心翼翼地将李家写的聘书递上,不由心中忐忑。

李老夫人看了聘书,当堂应下婚事,屋里的太太奶奶们顿时欢声笑语的与李老夫人道喜。---

方媒婆发挥媒人本色,口中是舌绽莲花,很是说了些恭维话。很快便有穿着体面的丫鬟上前打赏,方媒婆掂了掂手中的荷包,约有二两重,不禁喜笑颜开,连忙与堂上的李老夫人磕头。

当日方媒婆从荆州赶回来,第二日一早来郑氏跟前复命,直把这桩婚事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郑氏深觉有面子,笑着打赏了方媒婆,因接下来两家就要交换庚帖放小定,到时要送上李家的聘礼,郑氏心中既喜且愁,便去寻李伯忠商量。

她将账簿当着李伯忠的面算起来,此回收夏粮,因李叔文乃进士,惠及大房并不用缴税。是以郑氏请得李伯忠的同意,只将口粮留下,其余粮食全部卖将出去,换得一百五十二两银子。因先前李伯忠找三房借了五十两,亲兄弟明算账,这五十两银子是要还的,如此算下来,账上只得区区一百来两银钱。

这点钱能做得甚么?郑氏和李伯忠不禁面面相觑,二人一时坐困愁城。

当初李叔文娶罗氏时,拿出的聘礼足有上千两银。如今李廉娶妇,那吴瑞玉的身份比罗氏不知高出多少,这聘礼上头总不至于比罗氏低一头吧!郑氏合上账薄,小心翼翼的出声试探道:“当初三叔聘三弟妹,那会咱们家可是足足拿出一千两银作聘礼的,这会大郎娶新妇,还得相公你拿个主意,这聘礼多少为合适?”

李伯忠听得出郑氏的弦外之音,三房罗氏的身份怎么比得上吴瑞玉,若大郎的聘礼低于这个,到时传到新妇耳中实在不好。只是任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法子筹那么多钱来,不由脑火道:“这都怪你,若是今日咱们李家并未分家,这一千两虽艰难但也不是拿不出来,你个蠢妇,眼下可该怎么办才好?”

郑氏吃他一通骂,心中很是窝火,但并不敢张嘴回呛。晓得若是眼下拿不出个妥当法子来,李伯忠还有更难听的话,好在她也不是一无准备,便委婉道:“借三叔的那五十两可缓个几月再还,我再将库房的物什整理出来变卖,也能凑个百十两银,余下的缺口,眼下也并不是没有法子,就怕相公不肯。”

这都甚么时候了,见郑氏还吞吞吐吐的,李伯忠不禁瞪她一眼,斥道:“有甚么话就说,你若有来钱的好法子,我岂会不同意。”

郑氏得他这番保证,连忙道:“咱们没有钱,但四郎媳妇有啊,她那酒坊开张,我叫人打听过了,生意十分红火,去岁她酿得那上百缸酒,今年上半年又是桑椹酒,又是桃花酒的,光是算这笔账便有上千两的进账,咱们也不是要抢她的嫁妆,但大房有难处,她为人儿媳的岂有不帮之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