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1/2)
等到李家急急请来大夫一看,李老爷子已乏力回天没了气息。--*--更新快,无防盗上----*---李家主事的郑氏三人大喜大悲之下无不慌了神。
老大夫摇摇头离去,钱婆子看得郑氏一眼,见她已哭嚎在李老爷子床头,只得取了诊金送大夫出门。
周素贤眼见屋中的郑氏三人只一个劲儿的哭泣,全然不理会外头还有一大堆上门的乡邻族人,且李老爷子的后事还需得她三个拿出些章程来,便行至郑氏身边将她扶起,道:“大太太,现下且不是伤心的时候,老爷子的身后事需得尽快安排起来,大郎几兄弟这会子也该使人去通知,还有三房那边是否要去急信报丧……”
郑氏抹了把眼泪,眼见得二房两口子只会伏在李老爷子床前干嚎的模样,知道这两人指望不上,就着周素贤的手起身出了西屋,道:“家中没个顶事的人,好在有你的几回提醒,若是你周家好生生儿的,该有多好……”
周素贤实在不知如何接话,倒了盏茶予她饮下。郑氏缓了口气,便叫她唤钱婆子及小环来,待三人齐至,郑氏先吩咐钱婆子差人去县里给大郎几人送信,又让她随后亲自去李大姑和李小姑家中报丧;又命小环去库房寻麻布出来裁孝服。
郑氏一样一样的吩咐下去,见周素贤候在一旁,心中暗赞她有眼色,便唤二房两口子出来议事。
李老爷子去的实在不是时候,李叔文才刚中同进士,只怕还未选官就得先向朝庭告假守制。且这会子还不知道李伯忠与三房几口人是否已在归途中,郑氏遂与李仲孝夫妻商量,李老爷子的身后事该如何操办。
小温氏与李仲孝夫妻两个相看一眼,显然还未缓过气来,过得一会李仲孝便哽咽道:“如今三弟中了同进士,老爷子这是喜丧,依我的意思,老爷子的丧事便要大办,也好让老爷子风光一回。”
郑氏眼下其实并不同意大办丧事,才刚嫁出大娘子,李家帐上的钱物实在已不多,又加上春耕将近,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只多不少,但这会她却无法反对李仲孝的话。若是李伯忠和三房归家,她没将李老爷子的丧事操持好,只怕会落得埋怨。如此一想,郑氏只得点头同意。
郑氏遂又与他商量如何给李伯忠及三房送急信报丧,李老爷子的棺木陪葬墓穴等等细事两人一时决议不下,便决定等李伯忠和李叔文回来再行商议。--*--更新快,无防盗上----*---随后李仲孝写讣文,郑氏安排人往各亲戚故交家中报丧,小温氏又挨家去请族亲上门帮忙治丧。等到晌午时分,李家在族人的帮忙下,略显杂乱的将李老爷子的丧事张罗开来。李府门前搭起孝棚,堂屋里也竖起灵位,和尚和道士们各自开始诵经。
李老爷子去得太过突然,周素贤还来不及伤感,便被郑氏差使得脚不沾地的忙活。她和李氏族中的几个媳妇赶制麻衣孝服,糊白灯笼,午饭胡乱吃用了些,没过多久,李廉几兄弟就从县里赶回来。
周素贤捧了几件孝服且让他们换上,得知他几兄弟还未用得午饭,又见灶上这会子挤满了来家帮忙的族中妯娌,她就提了个小火炉子往自己屋里去。取了个陶锅来洗净,在锅中刷上一层油,将泡过的米放进陶锅中,又去灶房要了几块腊肉腊肠,往菜园子里扯了把小菜,稍待片刻,一锅香喷喷的广式腊味煲仔饭便做得,李廉几人吃得一干二净。
李庸背了人,把周素贤拉到一边对她道谢,又从怀中摸出个荷包硬塞到周素贤手中,也不说这是何东西,便一把跑开。周素贤捧着荷包份外无奈,回屋打开一看,里头竟是半钱银子。
望着李庸跑得不见影子,周素贤却又疑惑起来。上回是把她二贯钱,中间又是买药又是送蜡烛的,这回再送半钱银子,他的钱从哪里来?莫非真像李庸上回说的,他自己在赚钱?他一介学子,寻常读书已甚辛苦,又哪来的时间去赚钱?
周素贤虽纳闷不已,可这会子却不是追问的时候,便打算过些时日再问他。
李老爷子的丧事办得无比热闹,李家摆开流水席,郑氏手头不知撒下去多少银钱,眼看账上的钱越来越少,她心中也焦急起来。好在李青芝留在娘家帮忙,她嫁去杨家不过三月余,便很有几分当家奶奶的架势,又带来陈妈妈及秋霞,倒是让郑氏轻省不少。
周素贤见李青芝做妇人打扮后,眉眼瞧着已有几分小妇人的风韵,却不知她在杨家过得如何,但看她指挥下人颇有章法,便知她在杨家必定也经历了些事情,却又知这会子不是叙旧的时候。
好在李老爷子的头七刚过,李伯忠及三房一行人终于归家。李伯忠和李叔文兄弟俩一进家门便去老父灵前痛哭,郑氏领着小温氏迎三太太罗氏进门。
今时不同往日,罗氏颇有几分杨眉吐气之感。她进得屋内却也不歇得,先是指挥身边的大丫头宝珠带人下去收拾屋子归置箱笼,郑氏先前早已将大郎几个的屋子从西厢挪出来,此刻见三房带回来的仆婢众多,箱笼亦是堆成小山似的,便使眼色给钱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