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1/2)
接下来的五六日, 诸葛亮像是赌气, 不愿意再同韩庭多说几句话。
韩庭大概知道诸葛亮内心所想, 他希望自己做个忠实本分的汉臣。
可韩庭对这大厦将倾的王朝已经并无太大的兴趣,都说是墙倒众人推, 可他暂时不想推倒这堵墙。
他现在只想,让大多数人有足够的条件活下去而已。
不过只坚持了一周,诸葛亮似乎就忘记了之前发生的不愉快, 又和韩庭有说有笑。
不过韩庭近来却发现,诸葛亮除了日常与他论时事,此外的时间就都躲在船舱里神神秘秘捣鼓着什么, 他亦不想去打探。
一个月后,风和日丽, 海风融融, 船队抵达上海港。
诸葛亮倚靠在栏杆上,见到五艘大船进入内港, 而后将沉重的铁锚抛下, 开始卸货,不由问道:“这里不是孙策的地盘吗?”
随后他察觉, 那港口建制明显属于韩氏风格,孙策居然会允许韩氏在此地建港, 这令他猜想起韩氏与孙氏之间的关系。
韩庭眯着眼睛, 望着港口处骑着马的十几个人影, 没有回答诸葛亮的问题, 而是说道:“喏, 你说的孙策,大概在那群人里面。”
诸葛亮一只手挡住阳光,随着韩庭的视线瞧过去,有些不敢置信。
韩氏和孙氏果然有一腿!
诸葛亮暗道,难怪孙策此人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横扫江东诸地,原来是背后有韩氏在支持他,都说孙策暗地里获得了一支山越大军相助,想必这山越大军也跟韩氏不无关系。
此事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多,不然韩氏早就成为众矢之了。
要知道,自曹操领了兖州牧,现在和袁绍之间可还没有结盟呢,如果韩氏再插手江东事务,这对他们来说,正好是一个很好的结盟理由。
诸葛亮虽不出世,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中原各地发生的事,他不满的是各地诸侯混战,这是乱世的祸根。
韩庭和诸葛亮等人登上一条小船,小浆划开碧波慢慢靠岸。
等近到可以看清岸上人的面容,韩庭从这一行十多人的队伍里,看到了郭嘉、孙策和孙权,剩下的生面孔中,除了一个蓄着长胡须的中年男子,另外几个人都很年轻,相貌亦是堂堂不俗。
待再见到韩庭,孙策已经满脸笑容,等不及他们的小船靠岸就拱了拱手,喊道:“公子亲自前来,倒是叫我喜出望外,这不,我可是连夜跑了数百里来见你的!”
韩庭脸上也挂着笑,向孙策回礼道:“伯符,几年不见,越来越有雄主风范了,如今我也有了表字,唤我明台即可。”
孙策的大本营设在丹杨郡的秣陵,现在已经改称为建邺,隔着一条长江与袁绍的九江郡遥望。
而上海港在孙策的领地纵深之内,他除了兵源在本地补充,这里已发展成南下北上的物资贸易比较大的一个港口,也是韩庭补给和进入扬州的门户。
孙策快人快语,等韩庭一上岸,就热切地拉着他的手给他介绍起人来,语气中满满的自豪:“这位是周瑜,字公瑾,我的中护军、江夏太守。”
美周郎周公瑾,一身银色铠甲,气宇轩昂,朝韩庭行礼,满脸的英气凛然。
韩庭赞叹道:“周郎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庭亦有耳闻。”
周瑜和孙策是总角之好,他未有干涉少年时候两人的人生轨迹,斩断他们之间的羁绊未免可惜,他要把周瑜留给孙策。
不过眼下江夏可还不是孙策的地盘,早早任命了“空头太守”,可见孙策对江夏郡有意争上一争。
“哎,公瑾哪有明台你的名声大。”孙策嘻嘻哈哈,一指身侧的玉面儒生道,“这位是鲁肃,字子敬,薄曹兼任偏将军。”
鲁肃穿黑色袍服,体貌魁伟,举手投足皆是温文尔雅,看着也是个性格爽郎的人。
吴景还没等孙策介绍,已经对韩庭抱拳:“鄙人吴景,乃是阿策和阿权的舅父,久闻韩公子盛名,今日终于得以一见,果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郭嘉也不知从哪里搞了把扇子,一边扇风一边说道:“将军,我说了吧,等孙郎在江东占得一席之地,就能见到他了。”
吴景笑称:“军师说的是。”
“哎。”郭嘉摇摇头道,“阿庭既然来了,我也该随他走了,可惜了,如今正是梅子酒出窖的时候,嘉是喝不到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