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1/2)
初平三年, 是东汉皇帝刘协首个年号的第三年, 也是史学家可以大书特书的一年。
惊蛰过后, 春雷乍动。
在五军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袁绍和弟弟袁术虚与委蛇,勉强达成了临时协议, 准备密谋进攻刘表;
苦于没有立足之地的曹操在鲍信的支持下,正帮着刺史刘岱抵御东郡的黑山军和兖州的黄巾余孽;
从界桥营地逃出,四处漂泊的刘备、张飞, 终于和关羽带着的几百骑在青州团聚了。
远离战乱旋涡中心的西面,东汉王朝的第二帝都——长安城。这几日天色一直显得低沉黯淡,一场雷暴似乎即将到来。
长安城, 未央宫,宣室。
“董太师到!”
一声突兀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回荡在空空如也的辉煌宫室之间。
现在是深夜时分, 皇帝寝宫内一众小黄门和宫女匆匆躬身跪下,怀揣的忐忑之情差点蹦出心口。
董卓住在长安城东面更加华丽的郿坞, 这么晚来到宫里, 似乎目的不言而喻。
胆子小的宫女已经轻轻啜泣起来,但马上就要擦掉眼泪装成死物,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刘协在宫人的服侍下,匆匆穿上了一身丝绸禅衣。他对于董卓的深夜造访虽然心中甚为不满, 但仍是乖巧地露出一个微笑:“董相国深夜入宫, 不知有何事?”
刘协心底却是想把他千刀万剐的。
董卓身为太师, 无需向皇帝跪拜, 他环顾四周, 瓮声瓮气地说道:“臣有要事启奏,顺便来探望探望陛下。”
十二岁的刘协默默替自己悲哀了一番,说什么有要事启奏,朝中大事不都是你做主的吗?
但脸上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刘协抬起尚且稚嫩的脸,尽量让自己表现得不太软弱:“相国有何大事,不能等到明日早朝时候再说吗?”
董卓在宣室里踱步转了一圈,见着书案上有个五彩琉璃小玩意儿,毫不客气地伸出手,揣进兜里:“臣要禀报的事情刻不容缓,等不到明日了。”
刘协点点头:“那请相国说罢。”
“如今中原那些乱臣贼子正在相互攻伐,丝毫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董卓笑呵呵,直视刘协亮黑的眼睛,“地方已经上报,豫州刺史孔公绪病亡,陛下可得早些派遣新的刺史上任,不然无法牵制那些狼子野心的各地郡守啊。”
孔伷,字公绪,兖州陈留郡人士。曾经是董卓委任的那批,担任各地州牧、刺史和太守名士中的一员。
他当初费尽心思想要讨好天下士人,却不想一个个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得了天大的好处,居然回头就跟着袁绍那厮造反,组了个酸枣联军来反抗他!
幸好都是些鼠雀之辈,他把一个小小的玉玺扔在雒阳,就引得他们相互猜忌攻伐。如今他们打得不可开交,自己早晚能坐收渔利。
“那太师……可有合适的人选?”刘协面对横肉堆砌的董卓强自镇定,“我听说,袁卿已经上表孙文台为豫州刺……”
“袁公路竖子而!”董卓勃然大怒,一脚蹬开离他最近的小黄门,“乱臣贼子怎有资格替他们讨要官爵,且这孙文台是我之夙敌,要不是因为他,陛下如今也无需到这长安避祸!”
要说董卓最恨的,第一个是孙坚,其次是韩馥。
他对孙坚颇为忌惮,与孙坚两战,两战皆败,连帐下得力干将华雄也被孙坚斩杀;而那韩馥小人袭击徐荣,不仅侵吞了西凉军万余兵马,就连徐荣也背叛了他。
被踢倒的小黄门瑟瑟发抖,放大的瞳孔中满是惊惧。那尊面色阴晴不定的杀神如同一座泰山压在他的身上,他动也不敢动,只要动一下,可能就是身首异处、血溅当场。
刘协惹来董卓滔天怒火,被吓了一跳。他捂着心口,小心翼翼地问:“既然,太师不认可,那便是不作数的,还请太师费心考量,有何人适合担任此职务。”
刘协心中一紧,想来董卓早已有了人选,挑这个时候来告诉自己,无非就是客套一番,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目的。
“老臣确实有了心中人选,”董卓看了眼刘协,稍稍压下怒火,他不想吓到小皇帝,“进殿来!”
刘协一惊,除了吕布,谁这么大胆也敢跟着董卓深夜进宫!
待他看到进来的那个眉眼细长的锦衣文士,脸色已经大变:“李文优!”
来人正是李儒,毒杀哥哥刘辩,出计西迁长安的那个坏人!
刘协鼓起勇气,恨恨地说道:“这种奸贼怎可掌一州之地!”
李儒贼眉鼠眼地盯着几个模样俏丽的宫女,把刘协的话自动过滤:“臣,李儒,见过陛下!”
想他李儒也有幸进得天子寝宫,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了。
李儒跪倒在地,眼珠子却乱瞟,这个高度正好能看见那些宫女娇嫩的脸庞和鼓起的深衣……
董卓提高音量,目光深沉:“难道陛下觉得老臣有眼无珠,识人武断?”
面对董卓的灵魂拷问,刘协面色刷一下就白了:“朕……朕绝无此意。”
董卓拍拍刘协的脑袋,使劲揉了揉:“陛下只管做好这天下共主,外面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自有老臣来扛。既如此,就这样决定了,恕老臣还有要事,请陛下早些歇息。”
董卓挥退了李儒,目光在侍奉刘协的这群小宫女身上游离。
“太师……”
怯生生的声音来自刘协。
董卓转身:“陛下还有何事?”
“关于冀州牧韩文节。”刘协壮着胆子开口,“去年十二月,韩州牧在勃海大败蛾贼,斩敌三万余人,俘虏无数,尚书台送了捷报过来,朕还未予以赏赐。”
董卓冷哼一声,虽然他不喜韩馥,但他维持的是大汉忠臣的人设,对于讨敌有功的人,却是不能吝啬赏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