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星汉灿烂(三国) > 【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1/2)

目录

早在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年间, 雒阳皇都除了有四姓小侯学, 还曾经开办过另一所贵族学校。

只是那会儿, 汉和帝早就驾崩了,站在东汉至高权力巅峰的, 是被人诟病有专权之嫌的邓皇后,也就是已故的和熹皇后。

和熹皇后在他执政的第十三年,曾下诏令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家五岁以上的男女童四十余人, 另外还有邓氏近亲的子孙三十余人,为他们专门设了一所官学,除了请德高望重的先生教授《五经》, 和熹皇后甚至亲自监学。

这所贵族学校,可谓是男女同校的雏形。

但能进这所学堂念书的毕竟是身份尊贵的宗室和外戚女, 普通百姓家连进普通学堂的资格都没有, 更别提女子了。

而世家豪族的女眷因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地位、家族势力、雄厚的财力等资源,哪怕比不上宗室外戚尊贵, 也有其获得必要知识的途经。

女子不需要像男子一般饱读诗书, 她们待字闺中的时候学习礼仪、女红,或者琴棋书画, 都会有专人教导,时人称之为“傅母”【1】, 这和乳母是不同的。

如班昭, 蔡琰那等千古才女, 没有一个被称为大儒, 硕儒的家长, 也是培养不出来的。

女子读书用更现实的话来说——获得教育是大家族联姻的必需品。

古人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纠正,如韩庭提议在官学设立的女学,虽然有韩馥、刘惠、荀绲三座大山坐镇,冀州本地世家豪族女眷入学的还是寥寥可数。算数课、识字课、妇医课等课程,对世家女根本没有吸引力。

来到邺城的甄宓和她的两位姐姐,甄道和甄荣,如今算是一百零七个女学生里头出身最好的了。

甄宓身上穿了一件女学制式的白色儒服,掩口而笑:“这就是你引以为傲的女学?才这么点人啊。”

面对甄宓的嘲笑,韩庭不以为然:“现在招生太难,要是强制入学,以我现在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妇女的解放还需要靠你们这些人带头做表率。”

“谁是妇女?!”甄宓眉头皱起,几乎是质询的语气。

韩庭哂笑一声,连忙补救:“那个,我说错了,你是仙女。”

甄宓“哼”了一声,决定暂且先放过韩庭。

以甄家如今的情况,四个姐姐里面,大姐甄姜已经出嫁,二姐甄脱许了人家,明年也要出嫁了,再出来求学难免会被夫家闲话。三姐四姐都是父亲的侧室所出,平常由家里的傅母教习三从四德,家里给他们安排的唯一出路,也只有嫁人联姻。

甄宓非常痛恨这种女人是附庸的封建教条,这不是一个受过后世价值观熏陶过的女性可以接受的。

在她提出要随三哥甄尧来邺城读书时,二哥甄俨功不可没。

在家里的甄宓,表现得极其早慧,性子倔强,学识在同龄人中更是不输男子。甄俨时常感慨家里将来怕是会出个女博士【2】,对于甄俨提出想去邺城求学,甄俨不仅极力赞同,还帮她说服了母亲张氏,连着两个妹妹也一起让甄宓打包来读书,可见当哥哥的对几个妹妹的疼爱和为人开明。

“要不要去我的坞堡看看?不仅有很多稀奇的东西,还有我培养专人的韩氏学堂,与官学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庭被甄宓嘲笑一通,想在坞堡那边找点面子回来。

甄宓的两个姐姐显然从小就被灌输了糟粕思想,虽然虚长韩庭几岁,但显得怯生生的。加上韩庭长得不俗,只要开口和她们说话,她俩就已经脸如红霞,面带羞涩了,反倒是甄宓落落大方,让两姐妹好生羡慕。

所以这种时候,也只有甄宓能开这个口。

“好,带我去看看。”

雀跃的少年少女们坐上牛车,由赵云带着一帮侍卫在前面引路,一路有说有笑地往城外的坞堡而去。

一路看景,一路闲聊。韩庭添油加醋地跟甄宓说起赵云当日在阳谷连挑数将的事迹,让甄宓和两个姐姐都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甄宓扶着牛车的护栏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冲着赵云修长的背影喊道:“子龙,你该不会背叛我了吧!”

韩庭吹嘘的时候说得大声,什么“一杆银枪收割人头完成百人斩的壮举”,什么“一声大吼让几千西凉兵都不敢近身”,听得赵云连连扶额,连身边不明情况的护卫都换上了一双狂热的眼神。

赵云勒马减缓马速,与牛车并行,脸上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女公子对我和兄长的大恩,云没齿难忘,必不会择主而事。韩君刚刚所言,实在是折煞我了。”

甄宓笑得眯起了眼睛:“别谦虚,你跟着他好好干,到时候看看是当个大将军好还是郡守好。”

韩庭笑嘻嘻地插了一嘴:“我觉得封个侯也不错啊。”

赵云眼角一抽:“……”罢了,我不说话了。

等到了坞堡,当那些不应该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呈现在众人眼前,就连甄宓也吃了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