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枕山河 > 归潼安

归潼安(2/2)

目录

屋檐处的铜铃又“叮”的响了一声,这次落入李元歌的耳朵里,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捕捉到这样细小的声音,但确定是真切的捕捉到了,像是……像是……像是镇北堂前放歌的牧羊女手里的铜铃。李元歌轻轻叹了一口气,再等等吧,轻轻缓缓,那声叹息像片漂浮的羽毛,掠过了偷窥者的耳畔心尖,摇起涟漪。

傍晚,李元歌回到公主府,坐在摇椅里,心事沉沉的睡去,恍惚中有凉凉的触感贴上双唇,带着清浅的花香,一睁眼,就看见了满院的月色。原来已经晚上了,心里正疑惑,就听见老管家扯着公鸭嗓子急匆匆过来禀报,“公主殿下,太子来府上拜会。”靖公主回头看了一眼院中。二月的寒冷使庭前的景色萧条,几株早绿的枝蔓也才刚抽出苞芽。她没说什么,跟着老管家走向正厅,她走后,有株蔷薇迎着早春“砰”地炸出一朵娇嫩的并蒂。

老管家给书房添置了上好的油火,掌上了灯。靖公主一进门,就瞧见了太子的满面忧容,就知道这孩子又摊上了麻烦事。

绪宗后宫嫔妃众多,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命中劫数,左右就有过三个孩子,长公主,李元歌,太子李元瑾,幺儿,李元秉。更难能可贵的是绪宗对天伦之乐并没有太大的触动,李元歌五岁时被塞到宋将军手里,一年见两次绪宗,亲的就只剩下君臣情义。剩下太子李元瑾被绪宗耳提面命,留守在皇宫内,但是近几年身体状况每日俱下。至于,元秉,三岁时,就不幸早夭。

“姐姐。”太子李元瑾双手局促不安的交织着,脸色在摇曳的烛光下愈发显得苍白。

“可是遇到难解的事了?”李元歌收拾起思绪问道。

李元瑾的性子温和,与绪宗长成了两个相反的方向,“父皇催交工期,可姐姐也知道泗水南年前发生水涝交不上税期,岭上北年前又有旱灾,近来还听说岭南一带有瘟疫的苗头。不要说祈愿楼,刘大人手下的安和陵也停工了。数日来,拆东墙补西墙,唉……”元瑾还有些话吞吐了半日没有说出来。

“这些情况没有上书跟父皇说吗?”李元歌眉头紧锁。

元瑾无奈的摇摇头,“姐姐也知道,这祈愿楼是为何所建。”

李元歌在心里骂了一句,“听说了,在镇北堂传遍了。”

李元瑾没有接话,沉默了半日,问道:“听说,姐姐帮父皇寻到长生不老的药引子了?”

王八,娘的,李元歌又在心里骂了一句,“元瑾也知道,长生不老只是个虚晃,东阳关的夷然倒是把宝物交出来,但谁知道方敬师那个混账妖道下次又给陛下出什么主意。”

太子的脸色越发难看,他重重的咳起来,“阿姐下次出发是什么时候?”整个身子在不停的发抖,李元歌觉得他在朝中这几年越发瘦弱,万般的担子都背在肩上,一头担着皇上,一头担着百姓,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来潼安修整几日。”李元歌恐怕元瑾听了再担忧,便没有将禁足的事情告知,“元瑾,你身子不好,就在太子府养着,近几日,有夷然的药引子,朝中自然能安稳几日。至于祈愿楼,我自会办妥,我会在潼安呆上些时日。”

“姐姐,朝中不比边关,盘根错节,须得万事小心,步步为营。”语毕,太子脸上又浮现几片愁云,“姐姐,这几年,可还同覃家有联系。”

“一直有书信往来。”

“我曾亲自去往灵台山,请覃老先生出山,皆被他推脱。可这几年,我的身子骨也不好,父皇又盯得紧,手下也没什么势力可供姐姐调遣。姐姐若是有心无力时,便该去往那灵台山求上一卦。”太子边说边咳起来,他起身作揖,“祈愿楼的事就交给姐姐了,我不能耽搁太长时间,若是传到父皇耳朵里,他又该多疑了。”绪宗多疑,至宋威走后,便不允许太子同朝中各位大臣有任何私交,且手中握有“云雀”。“云雀”有如它的名字一般,飞入各家梁前,一探朝中秘闻。

“胡伯,去送送太子,连同我从东阳关带来的狐裘与珍药,一同送去太子府。”李元歌的话停了半刻,问道“元瑾,祈愿楼是一定要停建吗?”

“阿姐,我知道那很难,可是工部是王行之的天下啊,这楼一建,便会亏空的厉害。”

太子再次作揖,便由着胡伯搀着他走出了公主府。

晃悠悠在潼安城里过了几日,李元歌一早踏入了赫连府。赫连奕一看见她来,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赵煜去了泗水,不能看管赫连奕,但是留了宋疾在府中,让赫连奕的日子叫苦连天。

“你怎么才来救我,颇不仁义,李元歌。”

“你走不走。”

“走走走,但出了什么事,我大哥那里你得给我担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