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兼并日志 > 第138章 141杯酒释兵权8变更承包人(一)

第138章 141杯酒释兵权8变更承包人(一)(2/2)

目录

太祖问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这是为何?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有何方法?”赵普说:“陛下能如此考虑,天地神人之福也。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其原因无他,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别无他法,惟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太祖便表示已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太祖精心设计了一场夺兵权的酒宴。

建隆二年(961)七月,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酣之时,赵匡胤却闷闷不乐。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太祖遣走左右,说:“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怎能有今日?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只是今日做了天子,却常常难以入眠,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石守信等人纳闷,忙问为何。太祖答道:“其中原由极易知晓,做天子如此风光,天下谁人不想?”石守信等人听到往日鲜有隔阂的义社有关杯酒释兵权的记载兄弟话中有话,顿觉气氛不对,均表示如今天命有归,无人敢怀有异心。不料,太祖却说:“纵使诸位无异心,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此言一出,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一身冷汗,皇帝的话分明是怀疑他们有夺位之心。他们都知道臣子一旦被猜忌,后果很严重,便磕头请太祖指点明路。太祖见时机成熟,便直截了当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罢了。你们何不释去兵权,购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饮酒作乐,颐养天年。如此,我们君臣间毫无猜嫌,上下相安,岂不为好?”石守信等人跟随太祖多年,深知他说这番话来是经过深思熟虑,便一齐叩头谢恩。

第二日,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纷纷上书,称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太祖十分高兴,立即同意请求,赐予大量金银财宝,授予他们有名无实的节度使官衔。之后,太祖又与这些将军结为儿女亲家,他的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皇弟赵光美(廷美)娶大将张令铎的女儿为夫人。

开宝二年(969)十月,太祖再设宴招待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正饮酒时,太祖却做体恤状,说道:“卿等都是国家功臣宿将,戎马一生,本已辛苦,如今还不辞劳苦驻守大镇,实非朕优待贤士之本意。”座下凤翔节度使王彦超颇能揣摩主子心意。太祖早年未发迹时曾投奔王彦超,但被拒之门外,太祖即位后曾当面质问他此事。王彦超却说:“臣当年所辖之处乃是小郡,容不下真龙天子。若陛下当年留在臣处,怎能有今日?可见上天有意不让臣收留陛下是为了成全陛下今日的大业。”太祖听了十分高兴,也没有再和他计较。这次王彦超一听太祖之言,心领神会,马上道:“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另外几位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和杨廷璋虽明白太祖的意图,却不愿解除兵权,纷纷诉说自己当年的攻战经历和沙场艰辛。太祖心中十分不快,冷冷道:“此均为前朝之事,何足道哉。”第二日,这五人都被罢任,授以虚衔,其他一些未赴宴的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也相继交出兵权。

太祖吸取唐末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削夺武将兵权,巩固了帝位。但他并没有采用历史上屠杀功臣的做法,这对于皇帝和武将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充分显示出太祖在政治上杰出的御人之术。然而,过分削夺武将兵权,是导致宋朝武事不振、形成积弱局面的重要原因。

于大勇这个故事讲的很长,什么意思?大家都是面面相觑。还是武忠明白事理,一语道破天机:于总这是在造舆论,他这是想换人啊!

于大勇赶紧解释:换什么?你、老方、老华都是身兼双职,换到哪儿还不都是我的副总啊!

哈哈哈哈------笑什么各种隐藏着秘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