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1/2)
徐老将军回席间时, 拿了一柄断匕,用色泽经年的粗布绑着, 一看就知是久浸过的血色。徐全的注意立马被吸引了过去:“这不是父亲常供奉在祠堂的吗?”
徐老将军亲手赠与了苏起, 才落座道:“老夫只知生了个天生爱四处搜刮军功的愣种,看了什么都当是自家的, 早知道还不如把你送去侯府教养几年,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老夫实是有愧先祖。”
徐全被说的脸色青涨,徐老将军妥妥的性情中人, 上一回府里家宴,徐老将军还颤颤巍巍扯着自己的袖子说, 什么老夫视你如己出的独子, 此生引以为豪, 徐全将人扶回房中, 才听到这老家伙口口声声喊的是苏起表字, 实在可气, 吃酒迟醉了就算了,吃茶也能心心念念的脱口而出成这样的么?这么些年过来了, 徐全气着气着也习惯了。
徐全再看, 那头苏起已命福安妥帖收起了断匕,看这样子, 对断匕的来历想是门清儿了。
“苏兄在世时, 身怀经韬, 是有大纬略的人, 我常和他说,你苏府这一窝人丁不旺,却个顶个的人精儿,好比一窝狐狸精到人间似的……”徐老将军道,“我手里就是这么个不成气候的嫡出长子,宫中朝局,一概不通,我只见了你景璞才会说这话,让他日后尽管去讨你的嫌。”
徐全:“……”听听,这就是他的老爹哦。
徐老将军这话没什么遮拦。
徐府明面上有三子,实质嫡出的只有徐全。徐老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可惜福气薄,在驻守羌山坡一役中命丧黄泉,徐老将军也受了重伤,而这断匕则是清平侯背着徐老将军出姜山坡时所用,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徐老将军和徐老夫人都是直脾气,徐老夫人对内宅的事撒手不管,夫妻俩前半生磕磕绊绊不少,这下子什么怨也没了,连带着徐老夫人在战场上救过的一个孤儿,都被徐老将军认做了幼子抚养。
到月上梢头,快到亥时。徐全见苏起都没有起身要走的趋势,不知是不是徐老将军太过好客了,徐全看他这副举杯畅饮模样,生出了点借酒消愁的错觉。
苏起的酒量徐全是见识过的。
跟苏起这么喝下去他迟早得跪。
徐全没有多问,看这样子,苏起不乐意听自己提那位,那送他个顺水人情也没什么,再者自己也不想作死。要说起关于孟六姑娘的旧事,乃至于和赵祯之间的种种,京里只有自己一个人门清儿了。徐全想起来,景平三十四年苏起从南海带回来的那颗夜明珠,因乍似明月,又名明月珠,他看了一眼就能看出是不可多得的罕见珍宝,那会儿孟家六姑娘要嫁进东宫这件事,八字已有了一撇。徐全觉得,要是换成自己,这也听不下去,眼前都成了唾手可得,谁还再计较过去呢?
*
却说这厢宝缨就寝以后。
棉衣带上门,回了下人住的耳房,和麻衣说了姑娘今日问的事,也问了麻衣一遍,麻衣随手磕着瓜子儿,道:“哪能呢?你不是也没瞧见吗?静王府上上下下,凡是值两个钱的家当,都悉数缴了国库,姑娘的嫁妆抬过去,理应会……”
说什么理应,她看是没法儿理喻。棉衣道:“那按你这意思,我们也不见得获罪了呀?”
麻衣道:“姑娘愁这些做什么?还缺将来的盘缠吗?我替姑娘攒了点,你呢?”
棉衣:“……”
麻衣灵光一现,道:“不就是当初的太子爷送给姑娘的吗……姑娘找的那夜明珠,说起这事儿我都觉得不值,你说要是太子爷还在世,姑娘说不定都怀上子嗣了,不知要过上多好的日子,我们也算是在宫里当差的了,如今可倒好,若问个眉目,我们说起来都是不清不楚的。”
“你若在姑娘面前再这样口无遮拦,趁早还是不要去跟前伺候了。”棉衣知道她什么意思,麻衣有时候说话太直,也爱替自己多着想一些,这也没什么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
看这情形,苏起该是还没有回府。宝缨睡在榻上想着。
棉衣麻衣是她身边的人。
对她自是知根知底。
在孟贵妃眼里,赵祯在她十四岁那年,对她一见倾心。实质上在那之前,赵祯还没有露出口风的时候,便常常会守着时辰似的,时不时的去南华门走一遭,只为了能碰上去孟贵妃宫里的孟六姑娘,只是宝缨躲着他,他难得能逮到私下和她说话的时机,张口便是绕着弯儿似的一口一个宝缨妹妹,好像孟贵妃将来能做继后一般,可见赵祯也不是什么百善孝为先之人。赵祯为讨她欢心,送了她一颗夜明珠,说是沿南海一带呈上来的贡品。之后也不惜送过她许多物件,有首饰也有胭脂水粉,再俗套不过的方式。
宝缨从快到议亲的年纪起,就没正儿八经的接触过什么外男。
赵祯这人要说性情,要比苏起温吞上许多,不知是不是被景平帝给惯养大的原因,赵祯要说待人接物心思细腻,也谈不上。赵祯看着就跟未经世事似的,很轻易便能被拿捏住。若说谈婚论嫁,赵祯靠家世便可取的京里不少女子的芳心,宝缨迟早要嫁人的,国子监当值虽无实权,可面上也算清白,只是赵祯没有为她在太子妃的位置上争过,像差了那么一口气似的,可是每每赵祯看她目光中的喜爱,却又不像是在做戏。赵祯待她很好,更像是一时的痴迷,可若往长远的看,赵祯待她又没有那么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