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嫁给前任他舅 > 退婚

退婚(1/2)

目录

天刚蒙蒙亮,谢蘅便起来了,昨晚下了场雨,前院积了些泥水。m.dizhu.org如今已是十月深秋,外面着实有些冷,谢蘅缩了缩脖子,提起裙子,小心地绕过积水,到井边打了水,坐在檐下洗衣裳。

晾好衣裳,谢蘅到木棚里抱了些柴禾,回厨下烧火做饭。

生火烧水和面擀面,这些活计从陌生到熟练谢蘅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她也是个养尊处优的官家小姐,虽然也学过做饭,却不用如今这样餐餐操劳。

不仅烧火做饭,谢蘅还学会有洗衣洒扫,挖地种菜,硬生生从一个千金小姐变为农家村女。

齐朝永康十七年,当今皇上独宠徐贵妃,欲立其为后,被百官阻止,于是愤而改用国库之银,为徐贵妃扩建宫殿,耗费甚巨。九月,贵妃前往西山温泉,因行宫破旧,贵妃不喜,皇帝令开国库重建西山行宫。

重建行宫所费甚大,今年秋有两省洪涝,田地无收,灾民遍野。户部侍郎谢任陵上书直谏,直指帝与贵妃大兴土木奢侈无度,令得国库空虚,九边缺饷,长此以往,边疆无可御敌之兵,国无耕种之民,大齐亡也。

皇帝恼怒,又有贵妃从旁挑拨,说如今九边安稳,百姓安居,邻国称臣,谢侍郎不过危言耸听,欲搏忠言直谏美名,若放纵其所为,人人学之,那帝皇威严何在?

皇帝闻言,以为贵妃所言甚是,于是罢了谢任陵侍郎之职。随后有朝臣参谢任陵贪渎之罪,谢任陵被革去功名职务打入大狱,最后判没收家财,流放千里。

谢家房屋被收,家主流放,家中仅剩谢任陵老母卢氏,小女儿谢蘅以及五岁孙儿谢幸。

谢家既败,只得遣散奴仆,搬至京郊安县老家。安县老家还有谢氏一间祖屋,几亩祭田,应够一家人糊口。

谢蘅先烙了些面饼,又用余下的面擀了些面条,打了个鸡蛋,洒上葱花。面煮好时,堂屋那边传来咳声,想是祖母也起了。

祖母卢氏前些时候染了风寒,这些日子咳嗽不已。谢蘅看了看小炉子里坐着的药罐,用布包着端起,沥出一碗来,又将药罐坐回去。

“姑姑,祖母的药好了吗?我来端吧。”厨房的草帘被掀来,五岁的侄儿谢幸走了进来,便要去端药。

谢蘅伸手将侄子拦了拦,刚倒的药还烫着,五岁的孩子小胳膊小腿的,谢蘅哪里放心他来端。www.dizhu.org

“姑姑来吧,你先去摆碗,待祖母喝了药,咱们就吃饭。”

谢幸点了点头,去橱里拿碗筷,谢蘅端了药去堂屋。

卢氏咳了一阵,脸也憋的通红,喉咙终于清爽了些,便端起药碗把药喝了。

“这药照一日三餐的喝着,怎么也没个效用呢?”放下药碗,卢氏接过谢蘅递来的手巾擦了擦嘴,叹口气道:“又贵,尽是费钱,咱家这样,也没得几个钱了,不如把药停了吧。”

“停不得,黄大夫说了,这咳疾要断根,药就停不得,再吃两三服就好了。”

“前两天也是这么说的。”卢氏一脸愁绪,“只是咱家如今不比以前,连个进项也没有。虽然还有几亩地,那也得等明年收了粮食才做数。”

“祖母不用担心,昨儿村头的何嫂子跟我讲,城里有布庄收绣活,活好的一方帕子就能给五分银子。”谢蘅把药碗收起,扶了卢氏下床,“我想着我的绣工尚可,就托何嫂子进城的时候,帮我去布庄领些活计。”

卢氏愣了愣,摸着孙女最近因为干活已经变得有些粗糙的手道:“真是苦了我孙女儿,若不是你爹……”

“我爹行端坐正,决计没有贪渎。”谢蘅拦住卢氏的话头,“不过是奸人欲加之罪,皇上偏听偏信,冤枉我爹罢了。”

卢氏叹气,“我又如何不知你爹是冤枉的呢。只是奸妃当道,帝王昏聩,你爹又何必做那出头之鸟呢?”

谢蘅沉默。父亲所做自然是对的,只是如此一来,家中老弱妇嬬又该如何呢?

“不说这话。”卢氏见孙女沉默,也知她心里难受,便把话题岔开,“幸而蘅娘你已定好婚事。姜大人是个守信之人,即便你父流放,他亦不曾毁约,待你明年三月满十六,他便会派大公子来迎娶。”

听到祖母提及未婚夫姜景,谢蘅心中稍安。

姜景是工部侍郎姜仲昌与福顺郡主的长子。姜仲昌与谢任陵乃是同窗,后又同科登仕,情谊非同一般。谢蘅与姜景青梅竹马,自小便订了亲。谢任陵流放之后,亲戚朋友纷纷避之,唯有姜景前来安慰她,姜仲昌亦说过婚约不变。

谢家遭逢巨变,谢蘅看遍人情冷暖,姜景情深义重,令谢蘅很是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