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八章(1/2)
柳回春点了点头,道,“兵不厌诈,两军开战,便是各种各样的斗智斗勇,好在裴大人行军多年,那十万精兵又都是他亲手练就,想来此战也定能凯旋。”
裴玄贞似乎是有隐忧,只浅声道,“我已修书父亲,让他每各五日,修书一封,不管是何等战况,都要告知我们知道,以免两地相隔,我们不能估量对方所处境地。”
“如今朝中嘉德皇贵妃的皇八子和刘皇后的九皇子,各有一堆拥趸,两派相争不只是牵涉后宫荣宠,更是事关大晋江山龙脉传承,文武百官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多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节点,朋党之争,向来是上位者的大忌,但是为了裴将军,我们不得不提早十年催化嘉德皇贵妃和皇后娘娘之间的矛盾。只希望裴将军能够在朝堂内乱平定之前,功成身退。”
几人还在说着话,便只见昨日里那小太监又一路小跑的进来,满脸惊惶,见了几人只随意的打了个千儿,又从刘丑儿手中抢了一杯茶,咕咚咕咚的灌下去,而后才擦了擦汗道,
“公主不得了了,文昌那老匹夫,自尽了。”
那小太监一说三喘,但还是惊了昭阳一跳。
“怎么就自尽了,昨日里不还跪在清仪殿前,劝谏父皇优待九皇弟的么,怎么今日就争也不争的就自尽了?”
其他众人也是一惊,只齐齐将那小太监望着,想着让他快些说出其中原委。
那小太监擦了擦汗,道,“怎么可能不争,这是以命在争,这文昌可不是静悄悄的在家中自尽的,他是当朝自尽的,吞了三颗朝珠。脖子伸了几伸方才咽气,说自己这是死谏,奉劝皇上不要学前熙朝太武文皇帝,因为宠爱骊姬,封了年仅四岁的骊姬之子为储君,导致众皇子自觉前途无望,放浪形骸,后宫女子为了给自己皇儿争一条出路,各种无所不用其极,争宠,谋害,以至于以星火之患成燎原之灾,最终震动朝纲,待到亡国灭朝,则悔之晚矣。”
昭阳皱眉,她一直都不太理解前熙朝的其他众皇子们,到底是因为什么,骊姬之子得了封召,他们其他人便都开始放浪形骸的,按照昭阳的想法,不管周围之人何等的前途无量,都不应该成为自己懒惰懈怠的理由,如果周围之人的前路宽阔。则自己更应该发愤图强见贤思齐,想来那熙朝也是气数已尽,所以才会一众皇子个顶个的不争气。
“那父皇怎么说?”
那小太监道,“皇上似乎是铁了心的厌恶皇后,皇上见到文昌死谏,下令彻查文昌这些日子以来与何人相交,皇上说文昌此举,定是有人教唆,皇上所指这有人教唆,大概便是指皇后娘娘逼着文昌以死相谏了。”
“大臣以死相谏,多少都有些威胁的意思,他这一死,父皇若是还执意偏宠八皇兄,那便是不顾贤臣性命的昏君,若是听了文昌劝谏,那不管换做谁坐了这皇位,都咽不下这口气。天下大事如此之多,个个死一回,岂不是这天底下都要让这些个不怕死的臣子们说了算。所以父皇才让查,不管文昌是否受人指使,他都必须是被人指使的,只有这样,父皇才能从被威胁的位置,变成一个君主,一个不愿意受臣子愚弄和胁迫的君主。这样才能保全他帝王的尊严。文昌必须有罪,他的这条命才能不值钱,父皇也才能不被他的死所捆绑。”
“昭阳的意思是说,刘皇后,这次必须担了笼络朝臣的罪名?”裴玄贞在一旁轻声问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