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唐有乔木 > 走了

走了(1/2)

目录

第九十三章: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站在伯爵府的大门口,远远看着那四通八达往外延伸的路灯, 视线的尽头,仿佛已经与天相接。李二注视着这条通天之路, 再想到自己心头刚刚升起的雄心壮志, 不住的点头。

在他的背后伯爵府的主人李乔木, 嫣红着一张娇艳的脸蛋, 嘟着嘴巴,拉着秦颂,满脸不情愿的瞪着笑眯眯的皇帝和皇后。

“好了, 路上有灯,朕与皇后慢慢走走就好, 你们就留步吧,嗯, 赶紧把这醉鬼弄回去休息才是正事, 再送下去, 臭小子还不知道要有多大怨气。”李二看着双眼迷离的大儿子,嘴角就忍不住勾起,他之前还以为这小子是没脑子,怎么什么都往外说。后来才发现是人酒量不行, 后劲儿上来了。

长孙皇后一脸慈爱的笑道:“别吹了风, 你们赶紧回去。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陛下, 娘娘慢走。”秦颂扶着明显在闹脾气的李乔木恭送。

李二与长孙皇后看着死活不愿意给他们行礼的李乔木, 噗的一声笑着转身,喝醉酒的李乔木让他们终于有种这是个孩子,还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会向他们撒娇,发脾气的孩子。如此,感情上也更为亲近。

李承乾与李泰努力的隐忍,不让自己笑出来。

一行人出了大门并未立刻乘车。而是沿着伯爵府出来的路,缓缓向前。

李家庄的路灯做的不错,柱身是用铁和水泥铸造而成,上面刷了深棕色的油漆,灯是一个六角形水晶小灯笼,头上顶着一个别致的小木伞。白天看上去非常别致漂亮,晚上照明也比油灯,烛灯亮很多。

听说燃烧的是煤气,是什么煤和石油炼制的混合气体。

李二看过李乔木给的册子,知道煤和石油,大唐有很多,至少以大唐现在人口的二十倍之多,烧个几千年没问题。

“等李家庄的事情告一段落,朕就把他拎到长安去,给长安也弄些路灯。”李二陛下走到广场里,见广场的路灯下不单有不少不怕寒冬大晚上坐在路灯下缝补,编织的老人,还有不少庄户人家的小子,女娃捧着书在灯下阅读。他走过去看了看,发现这路灯下看书,字迹清晰,跟白天里了看书也没什么两样,心中顿时激动不已。“臭小子这里的东西,真得是一点点都不可小觑啊。”

“陛下也不想想他有个什么样的师傅。”长孙皇后笑道,“人家可是对咱大唐嫌弃的很呐。”

“……”是啊!李二感叹,虽然他到现在还不能理解他醉鬼儿子嘴里的那些东西,但神仙之地出来的,一定比凡人的好。否则对方无意之中来到这里,怎么会宁愿隐居山林,也不出世?“怪不得多少传说中的神人,离开之后,便再也没回来。”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一个五六岁的胖小子,双手背后,站在自己十几岁的哥哥面前,摇头晃脑的大声背诵,在他们的不远,他们的爹娘,爷奶,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咦?”李世民挑眉,这书他怎么没听过。

李泰看到自己父皇疑惑,得得得的上前从怀里掏出几本书来,双手捧着奉上。

李二看着自己四儿子的做法,愣了片刻伸手接过书,在对方还没来得及起身之际,就啪的几本书砸在儿子头上。

“父皇?”李泰一脸疑惑。

李二斜眼道:“跟你老子还玩儿心眼,早怎么没报?”

李泰睁大无辜的眼睛,心道:父皇,您才来了一天啊,儿子没机会啊。

长孙皇后站在一边捂嘴偷笑,他这个儿子就会仗着小聪明耍心眼,跟自己老子也如此,不该打还等什么。

李二将几本薄薄的书拿在手中翻看,书皮上面分别写着:《三字经》、《百家姓》、《五字鉴》、《弟子规》、《算学》和《格物》。他先挑了《三字经》翻看,发现与刚刚那小童背诵的一般无二,描述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不失为一本经典至极的启蒙读物。

因为觉得好,他大致看过之后便随手递给了长孙:“回头咱们小九启蒙就用这个。”

再看《百家姓》,居然是描写姓氏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为何把赵排在第一位?”

再看《五字鉴》,此书似乎与《千字文》有些类似,但又不同,五字一句,每朝一段,也是这些书中最厚实的。

《弟子规》……

“这,好东西啊!”一目十行的扫了几行,李二忍不住赞叹了。

《算学》和《格物》,皇帝陛下似乎不怎么感兴趣,虽然翻了翻,连看都没看,就合上了。

“这些也是出自乔木的手笔?”

“是。”李泰刚刚被打,现在不敢往上凑,只能李承乾回答了。

李二瞥了李泰一眼,抬头看向隐在黑暗中的伯爵府,眼神晦暗不明。

“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一三得三……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道脆甜的女孩声换回了皇帝的神智,他转身看去,却见两个五六岁的小丫头正站在一个大丫头的面前背诵着。

“回禀父皇,这是算学。”

“女孩子学习算学吗?”长孙皇后道。

李承乾笑道:“大哥说,目不识丁的庄户,只会降低他庄子的素质和品质,无论是谁,只要落户李家庄,就必须遵守他的全民文化训练。所以现在李家庄里但凡年纪超过四岁的,二十岁以下的,不管男女都要接受他的启蒙教学,如若不接受,或者家里长辈阻止的……”

“逐出庄子。”李泰很适时的接话。

“噗!”长孙无语的笑出来,“这可不像他的风格。”

李二摇摇头叹息:“他哪儿有什么风格,他就有心情。”

李承乾看向自己的父亲,心道:父皇果然厉害,还没怎么与大哥相处就知道,大哥做事全看心情。

广场很大,但不少人来这里都是拖家大口的,丝毫没有大冬天太冷缩脖子缩手的感觉。这景象就算是在长安城也很难看到。

李二与长孙转悠了一圈就发现,这里除了有学习的,还有过来的玩儿的,甚至还有在排练祭祀舞蹈的和做买卖的。

看到那些做买卖的,有些居然生意还不错,长孙皇后就忍不住扶额道:“这些护卫,为何都不管管?这排练舞蹈是为了黄河祭祀也就算了,这做买卖居然也来,这样多影响孩子们学习啊。”

“母后,您仔细看看做买卖的是什么人啊。”李泰提醒。

长孙皇后这才注意到,这些做买卖居然都是孩子,最大也不超过二十岁。

“这是为何?”李二忍不住询问。

李泰笑道:“大哥说一切都要从娃娃做起,经济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最主要的命脉。一个地方或者国家可以不出产粮食,但必须要有经济,只有有钱了,这个地方或国家才能发展起来。”

“这……”李二想起早上看到的那本某人上奏的册子,上面似乎就提到了这个。还说什么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不但国库充裕,还能给农人免税。

李二可以想象,如果大唐的农人没有税收了,那大唐……

李二没有再说话,他沉默的走着,直到走至人迹罕见的地方,才于长孙上了一直跟随的马车,随后不到片刻便回到了酒店。洗漱完毕,就寝之时,长孙皇后才缓缓开口道:“陛下可相信今日乔木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