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一趟(2/2)
贞观五年九月十八日,是一个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这天,一直被李家庄的庄户们远远瞭望,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的——山坡上的那些房屋——他们期待已久的庄户宅子,终于竣工可以入住了。
这些数量过千,沿着庄主府邸顺山而下,而后分了好几条街道,三间二层式一栋,五间三层一栋或三间式,五间式一层的普通农家小院格局的房屋,在当代人看来绝对不是一个月可以完成的工程。
就算他们其实里面空荡荡的,除了灶台,连口锅都没有。
但现在,它们不但完成了,还让走进这里的人,全部被这建筑的壮观给震撼的心头发颤。
庄户们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这些房屋是给他们住的,更别说一些有功的奴隶了。
比如何管事和他的手下,他们同样与平民一样,在这里拥有一栋自己的宅子。
“……伯爷和将军说了,所有宅子都是按照每户的人口,以及诸位今次开荒时的表现发放的,如有异议可寻各自街道的管事反应。”负责这次分房的不是别人,正是领着庄户们过来的曹勇,至于何贵则负责记录等工作。“之前也说了,这些房屋都不是免费的。根据房屋的大小,大家只需要每年最低两贯钱,最高十贯钱的归还给庄子就好,一共归需要还五年。
具体每家需要归还多少,去问各自街道的管事便可。
另外,因为时间紧迫,屋内没有任何家具。若是需要可以自行打造,或到庄子的指定地点购买。伐木的话需到庄子指定的山里去砍伐,若是不在指定地砍伐,一经发现,一次罚钱五百文……。”
“五百文?这么多?”
“五百文不多,本来应该是一贯甚至更多的,但伯爷将军考虑到诸位初来咋到,身上银钱不多,这才降低了惩罚。”
“可不是,有地方砍伐不去,偏偏要自己找地方,这以前大隋朝那会儿也是不允许的。”
“……有些人家的院子还可以建造厢房,若是有人想要扩建,可去街道管事那边领取你家院子的图纸,所有房屋,必须按照图纸来建设,如有违令,自行搬出院子。”曹勇面色严肃道。
“这个当然,这个当然……”庄户们此刻满心的都是感恩戴德,自然对方说什么,都觉得是对的。
曹勇也知道面前的庄户们这会儿估摸都被喜悦冲昏了头,面色更加严肃道:“将军有令,即日起,开荒事宜暂时停,所有人各自在家休整两日,两日口将会有各自街道的管事统一安排事宜。放心,这次的事儿,按照伯爷和将军的意思,会根据大家各自负责事情的情况,酬劳不等。”
“啥,这还有酬劳拿?”
“这咋刚跟咱们说要钱,回头就给安排赚钱的事儿?”
“伯爷和将军都是好人啊。”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荒芜至百年有余的黄河滩一隅便成了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良田。谁能相信,这里在一个多月前,还是一片荒芜仿若原始的世界。
土豆,小麦和白菜萝卜种完之后,再有开垦的土地,便任由庄户们自己种植了。但估摸着大家对于这后面能不能收获到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多少人种下的都是耐寒的韭菜等。
不过,今年到底不像去年那般九月底就开始阴冷。今年的气温眼看都九月底了,高温还时不时出来晃悠一圈显示着它的存在。田地里最早种下的土豆,小麦和白菜等都长出了好高了。
需要间苗的白菜,萝卜等,在李乔木的指挥下一亩被拆成了好几亩。如此种植法,在不少庄户看来,简直就是‘揠苗助长’‘暴殄天物’,但短短十天之后,那些不被庄户们看好的移栽过的菜苗,就在处理过的猪粪人粪的灌溉下,迅速占满了新的土地,并且根苗茁壮,长势喜人。似乎间苗和移栽等对于这些作物根本不受一点影响。
“嘶嘶,这伯爷果然不愧为传说出身皇家贵胄奇才,就是被老天爷看重,老汉祖宗十八代的种田手艺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娃娃。”
“可不是不如,你们谁见过用地里的地龙河里的田螺喂鸡喂鸭喂猪的,结果人伯爷就让那么做了。现在呢,养殖场那些能下蛋的鸡鸭,有得一天两个蛋都有。那猪豚据说一个月都长了几十斤了!”
“哎呀呀,这真是……”
“可别又说什么老天爷,伯爷听了会不高兴的,他说他知道的都是书上看到的。只是咱们这些泥腿子没读过书,不知道而已。”
“俺家娃子现在帮伯爷抓地龙,捞田螺。每次弄的多了,养殖场那边还有奖赏。而且听说伯爷说了,等冬天下雪后啊,庄子上的学堂开课,就让他去上。”
“啥还有这,这等好事?“
“可不是。伯爷那就是个菩萨心肠,看看那火柴厂,听俺家婆娘说,每天过去就坐着,只动手就可以,每次去的生活,太阳都升老高了,晚上也是日头落山就会了,这样的,一天还五个钱呢。”
“伯爷这是想着法子让咱们赚钱过日子啊。”一名年纪约莫三四十岁的汉子感叹,“听说伯爷十月底的时候,要招人去大河里修建河堤,为防止明年夏天有洪水的生活,别让洪水淹了俺们的天地,大家伙什么意思?”
“去呗,一天十文钱呢,在哪儿不是干。”说话的汉子将铁锹扛在肩膀上,准备收工了。
“你们想的好,到时候能不能捞到活计,还是两说。咱可是听说,咱们庄子上伯爷是另有安排的,那清理大河和修堤的事儿,要请外面的人。”
这事儿是事实,按照秦颂与李乔木的想法,李家庄发展在即,庄子上的庄户优先的工作,自然是在庄子内共组,至于那黄河沿岸的千里之堤则需要另外雇人来做。
雇人并非难事,齐州城(济南城)和青州城之外,有太多贫苦人家吃不饱穿不暖,此刻正等着有人能够雇佣他们,好让他们赚取些银钱储存一些过冬的粮食。
就如之前雇佣周围村子的匠户建房子一样。就算不管饭,一天十个铜钱,也有大群的人抢着来,毕竟今年的粮食,相比往年还是便宜的,十个铜钱,最次的粮食可买下两斗。而一斗粮食,可供三口之家吃好长的时间。
只是雇人便需要钱。
这一个月来,为了尽快建好庄子,他们已经雇佣了几千人过来务工。房屋建好之后,发出去的工钱刚好把李湛郡王送来的好几万贯花的一干二净。
汗血宝马和新鲜水果进贡出去,皇帝陛下也很给面子的赏赐了不少。更有小红马的买卖,让他们从各国使者手里赚得了不少牛马和高达十万贯的收入。
但这些对于一个普通的庄子来说或许是多的,对于一个各方面都要向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庄子来说,就有些杯水车薪了。
最简单的就比如,这个月来,除去建房。李乔木这边为了炼制出好钢好铁,在李家庄附近还没发现铁矿的情况下,一门古代版的红衣大炮的制造,就是五万贯的花费。
更别说,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李乔木的沼气工程也要开始进行了。而想要使用沼气,你得需要发电机和电线吧?于是制作沼气发电机和电线就需要钢丝,铜丝,钨丝,铝等金属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而偏偏,不说钨丝和铝丝,就是铜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便宜的东西,这将又会是一笔庞大的付出。
“庄子上的人已经分配好了,现在大家基本都已经进入状态。明日开始,我会选派一些上山树清山里的动物,听胡婶说。山里秋季野果不少。也是一份收入。”秦颂将一张纸递到李乔木面前,“庄户的粮食我们暂时不操心了。现在主要是雇佣修建河堤的劳动的酬劳。”
“大唐的造纸术中间出现了断层,这才让我们捡了个便宜。现在又有了火柴的制造。都是民生出发,想来以后不会什么问题。但是用着两样赚够劳工的钱,可能够,却不会有太多富裕。”李乔木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纸张看了看说道。
“我知道。”秦颂叹了口气,“但羊绒线的生意,与我们来说也赚不了多少。陛下刚刚在长安提出了关外埠口通商的旨意,以后这东西恐怕会泛滥。”
“哦。”
“……乔乔,想要建成你所绘的城市,我们可能需要出一趟海。”
“出海?”李乔木看向秦颂,却见他笑道,“高句丽是个很富有的国度。”
“其实你是想试试那么红衣大炮吧?”
“我们花了那么多银钱将其制作出来,只是放着怎么能起到震慑作用?”秦颂笑道,“并且,我接到消息,今次诸国来唐使节之中,不少人都在打听我们的情况。”
李乔木明白秦颂是想杀鸡儆猴,但嘴上却道:“我本来还想说,如果实在不行,就试试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何物?”
“现在大唐的不少书籍都是手抄的,这个活字印刷则是事先雕刻好字体,然后需要印刷时,排版好,再在上面涂上幽默就好了。”李乔木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道,“你等等。”说着,转身在书房里找出一个炭笔来,然后一顿忙乎,便把前世小学时玩的那套拿了出来。
“……乔乔,你总是能让惊讶。”秦颂好半天才道。经过这一个多月正正经经的相处,他觉得他家的这位虽然有时候不爱说话,甚至有时候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但每次他开口,或者行动出来的,就能让人心惊的无以复加。
就比如,刚刚说到的,据说是延伸于炮竹(不是□□,□□这个时期还没出来晴空),实际上威力却堪比晴空霹雳的东西。
李乔木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这些并不复杂,我觉得只要是想,大家都能想到。”
“嗯。”
“我们出海,需要报备么?”李乔木见秦颂有些落寞,不自觉的转移了话题。
“可以给陛下写一封信,虽然到时候对方不会抓到我们的把柄,但至少也要让他提前知道。”
“嗯,那我一会儿就写。顺便把这次制作的手纸也递上去,配合着活字印刷,不知道他会不会再有赏赐。”
秦颂无语的笑起来,自从上次他建议对方将曲辕犁进贡后,皇帝陛下赏赐了他不少东西,这小子就惦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