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2/2)
第二日,一大早。背着个包袱,走到村口拦了辆去镇上的牛车,宋其琛先去了趟镇上
到镇上之后,他直奔刘家,将包袱中的被罩给刘老爷看了看。
刘老爷刚起身不久,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听说是宋其琛拜访,倒也没有不耐烦,还亲自接待了。等到看到宋其琛神神秘秘的将背上的包袱打开的时候,脸上终于有了郑重的神色。
“其琛,这东西,是你做出来的?”前阵子他就听布庄的掌柜的提到过,最近镇上出现了一种叫做“被罩”的东西,卖的非常火爆。基本上都是有多少卖多少,非常紧俏。而出售这种被罩的店铺,也只有镇上的一家针线铺子,别的地方没有。
他手上也有一床,是手底下的人好不容易买到的。当时他刚看到的时候,也感叹过,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小事情,竟然千百年来都没有人想到过。
这样将被子外面套上一层罩子,方便清洗不说,棉被也不会因为常常水洗变得不暖和。
这样的奇思妙想,想必一般人也想不到吧,所以当初他也曾想过会不会跟宋其琛有关系。
没想到宋其琛真的给他了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翻看着手中的被罩,没错,一样的粗棉布料子。针脚看上去密实整齐。虽然布料并不贵重,但仍旧供不应求。不过最近也有人陆陆续续的仿照着被罩的样子,做出成品来了。不过大多是自己用,或者零星的卖给针线铺子,或者布庄。并不能成气候。
“说吧,这个你有多少,我全都要了”刘老爷将手中的被罩放下,重新坐回椅子。
“一套”
“什么?”刘老爷以为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耳朵。一套?一套够干什么的?
“但这被罩是我祖母做的”他这大喘气让刘老爷脸上的表情也跟着来了个大转弯。
“我长话短说吧,刘老爷,您在镇上住,应该比一般人更加了解这被罩的需求有多大。一般的老百姓,做一床被子或者买一床被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笔小的开销。但被子反复拆洗晾晒,势必保暖性会下降,被面也会掉色,易损毁。”
而此时一床价格仅仅不及被子三成的被罩,就可以极大的延长被子的寿命,他们应该不会拒绝吧。
至于富裕些的人家,被子虽然不缺,但时常换新被子,不说占地方,就是真的有钱也不能这样糟蹋。若是一种被子花样用烦了,再换床被罩就行,如此一来,就简单了许多。
刘老爷一边听着,一边不住的点头。
“你此话没错,这些我也想过。但你也说了,这被罩是你祖母自己做的,她现在年纪大了,也总不能让她没日没夜的劳作。”话说回来,就算没日没夜的做,也不能保证整个镇子的人都能买上。
“关于被罩货源的问题,我们能够解决,不过,布料的问题,恐怕得劳烦刘老爷了。”
“这个没问题,只要你们能够有足量的货源保证,这场买卖咱就能稳赚不赔。”两人一拍即合,迅速的商量出了具体的合作方法。
其实跟宋其琛先前跟村里的那些大婶、婆婆们承诺的差不多,到时候刘家会派人运送布料到宋其琛他们家,若是有人想要做的,就去领布料。宋老爷子识字,会将每家每户申领的布料,以及承诺多久交成品都一一记录下来。
等到半月之后,刘家再来收货,并且带来接下来半个月要用到的布料。
刘家既然能开布庄,肯定有自己的进货渠道,那布料的进价上肯定就比宋其琛他们自己在市面上联系要便宜的多。
所以无形中就将成本降低,且将中间的利润最大化,就算有零星的仿冒者,也会在价格上被他们压住。
宋其琛回去的路上,越想越觉得当初自己在选择时,不应该选择医术,应该选择行商的,他这脑子,啧啧啧,不做生意真是可惜了。
刘老爷派自家的驴车亲自送他回去,驴车比起慢悠悠走一步晃两步的牛车要快的多。回去的时间整整节省了一半。
回到宋家村之后,宋其琛并没有让赶车的小厮送他回老院,而是径直往祠堂那边去了。
“族老,您给评评理,我娘竟然这样说我,我是她儿子,她这些手艺东西,不传给我们,传给谁啊?难道传给这个只知道咿咿呀呀的小丫头片子?”说话的人声音就差没将屋顶顶开了。宋其琛还没进祠堂的院门就已经辨认出那是她二叔的声音。
“没错啊,我们现在兄弟几个都在土里刨食,今年年景又不好,我们……”
这是他那便宜爹的声音,宋其琛回头看了眼正在拴驴的小厮,冲他点了点头,示意跟他一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