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三雕(2/2)
皇上有点不信。
一来是胤禟和胤礽之间没有那么多恩恩怨怨,郭络罗氏和赫舍里氏之间也没有那么多血海深仇。胤礽已经被废,在很多人眼里胤礽已经完蛋了,不用去管。毕竟复立的想法,皇上自己都没有想过,更何况是其他人。
二来也是因为能力问题,之前让大臣推举储君的事情,让皇上看见了十阿哥胤禟的手段有多烂,他有些不信这一次十阿哥胤禟能成功做出这种事情来。
那这种落井下石的事情,到底是谁干的?
胤禔?胤祉?
其实众阿哥里,这两人才是最有嫌疑干出这种事情来的人!
胤禔不必多说,而胤祉,要知道胤祉前面可有四个亲哥哥,但一个都没有活下来,这是巧合?而当时元后赫舍里氏尚在。
“给朕继续查!”
“是!”
就在皇上思索着这事到底是谁干的时候,梁九功表情有些沉重的走了进来“皇上,刚刚宫外传来的消息,弘晟阿哥伤到了脑子,傻了。”
“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PS1:我记错了,胤祉活着的嫡长子应该是弘晟,弘晴在康熙四十年夭折了,前文已改!
==
PS2:鸦片的流入到底是什么时候,我查了一下资料,据说罂粟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早在元朝就有外国人专门倒卖鸦片到中国,只是量不大,而且没引发什么大危机,所以没有得到重视。明朝的时候,更是东南亚小国上供的贡品,一般人还抽不到。
==
《大明会典》记载了当初亚洲藩属国给明皇室进贡鸦片的事。据称暹罗、爪哇、孟加拉国王定期向中国派出朝贡使团,贡品中就有鸦片,不过《大明会典》把它叫做“乌香”。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200斤,皇后100斤。
==
另外明朝万历十七年开始正式对鸦片买卖征收税。万历四十三年,明廷规定,鸦片每十斤征收税银一钱七分三厘。康熙二十三年,海禁弛,鸦片输入增多,但仍作为药品,每10斤税银增至3钱。
==
所以虽然很多写鸦片战争资料的说鸦片是雍正、乾隆朝流行的,其实是从元朝开始就有,明万历朝开始流行,清朝之前因为是到处是战争,而且鸦片没惹出什么大事来,所以不明显。
==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康熙朝是肯定有人开鸦片馆子,剩下的什么官商勾结,这倒是我结合乾隆后面的历史编的,但是我相信当时肯定会有人这样做,只是事情没闹大,没人管而已。
==
另外就算是清末后期鸦片泛滥,咋说了,我这绝对不是洗白西方列强,我只是阐述一个史料:咸丰在位时,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简单的说就是清政府鼓励民间种植罂粟。
==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另一方面国内种植的鸦片比国外进口的鸦片要便宜得多【进口的鸦片,据说在某一段时间价比黄金,平民老百姓连银子都没有,用的是铜钱,哪里买得起】,所以当时的“烟民”纷纷转向抽食国内鸦片。一时之间“西洋进口鸦片有毒,非禁不可,中国地土性质平和,出产的鸦片,吸食也不会上瘾”的说法流传开来。
==
就连鼎鼎大名“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都表示,国内种植罂粟也无可厚非,就怕国内种出来的烟不如国外的好,在国内没有销路。
==
看到这里,我为虎门销烟打上一个问号,感觉一下子原本高高在上的为了民族大业的无畏精神,一下子变成了低级的商业争斗,完全毁了我的三观。
=
插一句题外话:史料记载的很多事情,都和我们平时知道的完全不一样,我三观被毁了很多次~[尤其是《满文老档》bug多,记载的事情又和大家普遍知道的完全不一样,我脑子都大了,所以别催我开皇太极那本,那本很恼火]
==
清政府最终在鸦片上筹谋的目的达到了,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很适合种植鸦片,于是一下子成为了种植鸦片的大国。
==
短短十余年之后,山西农民“弃田之半以种罂粟”,而且因为种罂粟比种粮食挣钱,“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诸硗瘠之区”,到光绪初年,山西已成为本土鸦片的重要产区。
==
御史刘恩溥说山西的状况是“数十万顷膏腴之田,几无树艺五谷之土”;时人估计:“自罂粟盛行,每县之田种罂粟者不下十之三、四,合全省土田计之,应占十五万顷”。张之洞也说:山西遍地种植鸦片,“几于无县无之”。
==
在1882年,中国出口鸦片数量超过了进口鸦片数量,迅猛的发展势头让西方各国政府感到恐慌,于是他们开始要求清政府限制鸦片出口数量。
==
吃惊不?我看见这里的时候有点想笑,但是又笑不出来,唉~
==
以上资料我不知道是不是某些人为西方列强洗白而弄出来的,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讲,我觉得清朝可能真得能干出这种事情来,毕竟谁都不傻。
==
所以我感觉鸦片在清朝泛滥,很大的原因,就是最顶层的那一撮人,没有见过瘾君子,毒瘾发作后的真面目,不知道这事的严重性【也可能是以为吸食鸦片的都是汉人,毁掉了正好(人性有时候就是这样龌龊)】。毕竟听和说,总感觉离自己很远,想象不出来那种惨烈。【我四周也没有瘾君子,关于这方面的描写都是来自度娘~】
==
然后我设计了这一出剧情,国家的储君因此被毁掉,这要是还引发不了上层的警惕,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