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掌上珠 > 第十章

第十章(2/2)

目录

又有个黄衣女子问,“是在红酥手买的罢?”

红酥手是盛京最有名的玉坊。谢知初曾逛见过,略一点头,那女子拍手道,“我就说!前日我刚见到这一款,非常喜欢,我们王爷要买,谁知掌柜的说上月已被预定了!出双倍价也死活不愿给呢!”

原来这女子是李协胞兄忠王的夫人。忠王排行老四,年长李协两岁,如今已有一子一女。

谢知初粗粗推算,一个月之前,是她尚未过门的时候。难不成李协从郊外救了她,回来便定了这镯子?

忠王妃是个健谈的人,渐渐暖了场子。纭娘有条不紊地指挥小丫鬟换点心和茶水,一时间人声鼎沸,叽喳不停。

盛京对及笄之礼比乡野讲究要多。若女子未嫁,礼由父母主持;若在夫家,这及笄的活则落到夫君头上。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新妇及笄时夫君要训话。

多数人家笄发一事都是婆子代劳,夫君只是训话,走个过场而已。

李协却未假他人之手,亲自为谢知初梳发,又从礼盘中拿了个金镶玉的梅花簪,替她挽了个简洁大方的髻,笑道,“愿夫人长命百岁,一世平安。”

忠王妃嗑着瓜子,不满,“训话呢?!训话呢?”

李协道,“四哥难道给四嫂训过话?”

忠王妃不吭声了,众宾客大笑。

宴席至午后方散,谢知初摸着发髻觉得很新鲜,“会显老吗?”

“脸是有点嫩。”李协伸手待要捏,被她一掌拍开,“快补补觉罢,明日嫡姐出阁,还要去凑热闹呢。”

“你是想吃大席罢。”李协戳破她的小心思。

“我自己出阁都没吃饱,还不知道盛京的席面是啥样呢。”谢知初咕哝几句,自睡了。

谢敏初和五皇子大婚本是喜事,可同时戴世全在顺天府大牢里咬舌自尽,撕了袍子,留下一片血书。

戴世全自述出身贫寒,被财富迷了眼,利用养安堂大肆牟利,却一分也未舍得花,都存在延绥老家地库里。惟愿天家放过老父老母,他自当以死谢天下。

谢敏初出阁当天被戴世全自杀案搅得扫兴,过门后的日子过得也没封号那么“闲”。

贤王李让,每日早出晚归,与谢敏初在卧房内不商谈国事家事,也不卿卿我我,而是吟诗作赋,美其名曰“培养感情”。

培养了数日,谢敏初发现,连陪嫁来的丫鬟清欢都已承幸,唯独她没有。

当下一顶软轿回了谢府,跟温氏哭诉。

温氏心下发苦。

可能不该把姑娘养得不知山外有山。谢敏初一直以为母亲命好,被外祖父和父亲捧在掌心,便处处以温氏为榜样,想找个更好的夫君,处处以她为先,视她若命。

她不知温氏独宠的荣光下,是数十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熬。谢尚书不纳妾,唯一非温氏所生的只有一个谢知初,然少有人知,谢尚书还是盛京醉心楼头牌雅心姑娘的入幕之宾。

雅心姑娘没名但有实,温氏有面子却没了里子,整天还得端着主母的架子掌中馈。英国公的掌上明珠如今也老成了蚌壳。再怎么保养,年龄也摆在那里了。

温氏思前想后,自家的烂事说不出口,也只得用两个丫鬟来警示谢敏初。

“敏儿,出嫁不比以往。要学会察人心。从勤王府被退回来那两个丫鬟,都不是省心的。碧喜并非风寒离世,是为娘偶遇她试图攀上你爹,才派人一碗毒药灌死了她。”

见谢敏初吃惊,温氏顿了顿又道,“清欢看似伶俐省心,又不起眼,实则更为狡诈。你要牢牢把她拿捏住,让她替你做你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你爹说勤王没前途,贤王最有出息。可依娘看,你夫君虽主意大,就怕你攥不住呢。听说前阵子那野孩子及笄,很是出了阵风头。你没事也去勤王府坐坐,多跟她学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