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不怕鬼(2/2)
一旁石榴光秃秃的树枝下,昨晚闵大夫坐的地方,宋明开手执茶杯,坐在躺椅上悠哉喝茶。
“罗婶,茶凉了,再上壶热的。”
看见罗婶和唐诗走过来,宋明开马上叫唤起来。
壶里的茶还算罗婶出门买早饭前给泡的,喝了几杯,茶水变温了,喝起来茶的味道就变了。看见罗婶过来了,马上让她换壶热的过来。
“大老爷,马上就用早饭了,是否先用过早饭,到时候老奴再给您泡上一壶?这锅里的水正在烧着呢。”
罗婶估摸着陈氏他们也该回来了,这个时候把茶泡上,喝上一杯就去用早饭,一会还是得重新泡。再说,她刚才端热水给夫人洗漱时,往锅里加了几瓢冷水,估计这个时候还没烧开。
宋明开想着也是这个理,便没再要求重新泡茶,起身去了茅房。
宋词收势完毕,迎上过来的唐诗,接过她手里的布巾,擦拭着脸上脖子上的汗。
“外边冷,还是在屋里待着,别出来,免得受凉。”
“没事,身上穿的暖和。”
宋词抓过她的手,感觉小手暖暖的,才放心。但也不想她在院子里多待,半搂着腰带回了屋里,屋里烧着炉子,比起外边暖和许多。
罗婶重新兑了盆热水,端给宋词洗漱。
等到宋词洗漱完,换好衣裳,陈氏和小陈氏带着宋添福和小喜已经从外边回来,宋添福和小喜手里的油堆还剩下一个角,吃的唇泛油光。
去茅房放水的宋明开也回来了。
人齐了,罗婶把买回来的包子和烤胡饼摆上桌,烧了锅苞米面糊,再切上几碟小菜,相比于以往在村里来说,算得上丰盛了。
唐诗他们平时吃的也简单,要不包子配稀饭,要不就擀碗面条,来回就那几样倒腾着吃。有时候宋词不在家,她和罗婶两个人懒得忙活,便去路口早点摊子应付。
小陈氏几人刚才在路口那里打听时,闻着香味,看着各种各样的早点,早就肚子咕咕叫了。小喜人小不懂事,看到好吃的就跑到人家摊子跟前眼巴巴的看着,想要吃。回去唐诗这里有免费吃的,小陈氏那里舍得掏钱买,训斥了几句,就把小闺女抱怀里,不敢放地上让她自己撒腿跑了。
后来是宋添福说了句饿了,陈氏才掏了几个铜板给两人一人买了一个油堆。闻着香味,他们大人也饿的不行,打听完事就回来吃早饭了。
宋明开用过早饭就带着大儿子找学堂去了,虽是为了从他娘和媳妇手里拿到银子,但长子他也疼,长子的前途他更是看中,让长子到城里学堂早就有了计划。
他自己不是自己不是这块料当年没有继续走读书人这条路,现在就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考上功名,也算是替自己圆了心愿,所以对长子上学堂这事也是真上心的。
罗婶收拾完就去买菜了,陈氏和宋词都在,唐诗今天自然不可能跟着去。偏厅里烧着炉子,罗婶已经泡好了茶,端上了零嘴瓜子,够陈氏和小陈氏消磨了。要是嫌闷,他们也可以到院子里转转,或者这里离街口也不远,也可以到街上逛逛。
宋词在家,管唐诗管的严些,自然不放心她随意到街上走动,除非有他陪着。平时也没少叮嘱罗婶不要让唐诗随意上街,只是两人都是阳奉阴违,知道有了身孕反而要多走动,但都万分注意安全就是。
所以,唐诗就摸过来针线篮子,慢慢缝着小衣裳。
唐诗肚子里小孩出生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上次宋明开在学堂外遇到罗婶,就是她听人说那里附近有一家布店,店里卖的一种细葛布,穿上舒适清凉,才会特意跑过去一趟,扯了些回来给小孩做两身小衣裳。
没想到,往日基本不往那里去,去一趟就被宋明开撞见了,还不放弃的带着陈氏他们一路打听找了过来。
现在布罗婶已经裁剪好了,有一件已经缝了小半,唐诗拿起了接着。
她的针脚没罗婶的密,跟罗婶比起来差远了。她也不着急,就一针针慢慢的缝着玩,就当消磨时间了。
宋词今日在家,没有出门,但他也不可能有空陪他们在这里坐,遗憾当年书本丢的早,现在只要有空就多看书。当年他奶奶一去世,他娘就让他从私塾回来了,上了不到两年,说什么也不给上了。
现在到了将军身边,做了近卫,跟别人一比,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
身手可以勤加练习,书本也重新拾了起来。
唐诗不想打扰宋词分心,也不好把陈氏他们丢一旁,可聊天,又实在跟他们了不起来,多是陈氏和小陈氏两人边喝茶吃东西,边聊些东家长西家短,唐诗不插嘴。
“对了,四弟妹,昨日那点心挺好吃的,软和好消化,正适合娘和小福他们吃,你一会让罗婶再去买些回来。”
小陈氏又想起了昨日的点心,这会儿她和陈氏正聊到吃的呢,就想起来了,转过头来就吩咐唐诗。
※※※※※※※※※※※※※※※※※※※※
关于有的亲觉得女主太窝囊,解释不多说,女主设定本就不是无所不能点子层出不穷发家致富之人,历尽千帆后只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但也绝不是以德报怨的窝囊废,看到最后会有或许能让大家满意的答案。本文已完结,这两天会全部上传,一解大家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