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没完了(1/2)
唐诗他们就在耳房上药,家里的一些常用药就放在耳房,方便罗婶取用。罗婶从搬家的第一天,就一直住在耳房,就算是宋词在家的时候,反正唐诗怀着身孕,夜里也无法闹腾,不会尴尬。罗婶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这就相当于值夜丫鬟的工作,她做奶娘的头几年,以前的小姐年纪尚小,她也是需要值夜的。所以,她不觉得有什么,跟唐诗想的不一样。
耳房挨着最外边,所以小陈氏喊唐诗的时候,他们在耳房里听的很清楚。不等唐诗应声,罗婶便把话接了过去,手里快速完成包扎。
两人成功在房门外截住了想进房间的小陈氏,不待小陈氏开口,罗婶当着面把房门给关上了。
“大嫂,不好意思让娘和大哥大嫂等着,这手伤的也是凑巧,早不伤晚不伤,偏偏在你们上门的时候伤到了。我家老奴也是太过紧张,这点小伤,非得用热水洗过又上药的,你看,都要包成萝卜了,动一下都不方便。这么久都没上茶,真是慢待了。罗婶,马上给老夫人和大老爷大夫人上茶上点心。”
小陈氏想开口说进房间里看看,房门却被当面关上,还被唐诗的话堵的,还把包成萝卜的手指在她眼前晃啊晃的,小陈氏一时间话都插不上半句。心里还纳闷,这老四家的什么时候嘴皮子这么溜了,嫁到老宋家这么久,从未见她说过这么一长串话。
唐诗挽着小陈是的手往回走的时候,身后的罗婶已经利索的把房门上了锁。听到唐诗的吩咐,嘴里应声,脚下快走几步,从在她们身后走到了身前,快步去给几人泡茶上茶。
罗婶的这方面的老手,不用唐诗吩咐,便能做的不动声色,唐诗也不过懂些皮毛而已。
浪费口水说出这么一大串话,也是为了堵住小陈氏的嘴,引开她的注意力,方便罗婶锁房门。门是一定要锁,但当门这样做毕竟不大好,她还是要点脸面的。
家里的热水是不断的,一直在炉子里温着,方便唐诗随时都能喝上热水。
反正现在为了取暖,屋子里早就烧上炭了,取暖烧水一举两得,有时候罗婶还会在炉子上做些简单的吃食。
罗婶给三人上了热茶,还上了两碟子点心。
小陈氏是带着小闺女小喜来的,大的可以丢在家里,小的这个不放心,只能带在身边。
哦,一同来的还有老宋家的长房长孙宋添福,见了唐诗,还是如往常般,中规中矩,有礼貌的跟唐诗见过礼,便坐下,拿起碟子里的点心吃起来,丝毫没顾及正厅里还有几位长辈,长辈都没一个动嘴吃呢,他第一个先吃起来的。
这让唐诗想起了当初城里避难住在窝棚的时候,家中长辈加上底下比他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在啃着发霉的馍馍,喝着数的清米粒的稀粥,而他心安理得的一日一个鸡蛋吃着,丝毫没有谦让给长辈及弟弟妹妹的意思。
小喜不愧是吃过她最多东西的,虽然这么久没见面,还记得她这个小婶婶,脆生脆气的喊了一声婶婶,也开始双手齐下,一手抓着一块点心往嘴里塞。
碟子小,每个碟子里装不了几块点心,两个孩子一会就吃完了,还有三个大人没动手呢。朝罗婶看去一眼,罗婶便退下,又端了两碟子出来。等到再次吃完了,不用唐诗吩咐,又端了两碟子零嘴出来。不是她不想继续上点心,实在是家里的吃食都是现买现吃的,基本每日吃的都是最新鲜的,备的本就不多,这些还是昨日闵大夫让羌活给送过来的,别人拿来送给他,太多了吃不完,送了些给他们,要不今儿家里还剩不了这么些呢。
村里难得吃到这么精致的点心,不止小孩,陈氏和小陈氏也吃了不少。宋明开还好些,碍于面子,不好吃的太多,吃了几块,便端着茶慢慢喝了。
两碟子零嘴,罗婶捡的最小个小粒的那些装,比如瓜子之类的,这样便能吃的久些,没那么快光碟子里。
也不怪几人吃的多,主要是太饿了,一早起来,为了进城,就喝了碗稀饭下肚,进得城来,又不知道宋词他们具体住在哪里,只知道在城北,便一路打听一路找,又累又饿,敲了好多家的门,遭了多少白眼,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里。
本想着空着肚子来这里吃顿好的,没想到找了半天没找到地方,两个小的实在饿的不行,陈氏也只舍得花四个铜板买了两个肉包子,孙子孙女一人一个。几个大人没有粒米下肚,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可陈氏又累又饿半日,憋着一股气,非得要找到么儿家,要在么儿家吃饭,宋明开还有于自家老娘,哪里敢不听。小陈氏更是不敢违抗。
“老四家的,快点把饭菜上上来。”
陈氏半碟子点心下肚,又喝完一杯热茶,茶杯往桌子上一放,便让唐诗上饭菜。许是吃饱喝足有力气了,声音有些大,吓得正要给她添茶的罗婶手里差点一滑,要是茶壶摔下来,烫着她自己无所谓,要是烫到了陈氏,就不好收场了。
唐诗也纳闷,还往外看了看太阳下的影子,午时已过,应是未时初,午饭的时辰早已过了。他们进门前,她正打算剪完月季的枝就回屋睡响午觉呢。可惜最后一枝还没来得及剪,他们就这么突然出现的。
午饭时辰已过,晚饭又未到,这不早不晚的,上饭菜做什么?
怔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陈氏他们这是没吃午饭呢。看见他们这样吃点心的时候就该想起来的,当时她脑子里想到的是村子里的人习惯一日两餐,不会在午时吃饭,认为陈氏他们只是喜欢吃这些点心,想不到别的方面去。
俗话说一孕傻三年,她都还没显怀呢,还没生呢,不会现在就开始傻了吧?应该是今日没歇响午觉,脑子一时迟钝,没转过弯来。
不用唐诗吩咐,等她转过弯来的时候,罗婶已经退下去做饭了。
家里备的新鲜吃食不多,大大小小五个人的饭菜,罗婶把今晚和明早的食材都用完,才勉强凑了出来。其他干货类的,家里倒是备了不少,都是从村里搬出来的时候拉过来的,短时间内也无法泡开。不够吃也只能将就了。
结果,几个匆忙间凑出来的几个菜,自然被一扫二光,连个底都没剩下,都被吃光了。饭菜虽简单,但比起大房平时吃的,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还有罗婶的手艺,那是小陈氏可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