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己不欲(2/2)
家里茶叶宋词带走了一竹筒,仅剩的上次也被陈氏拿走了,最近唐诗也没有再采摘炒制,家里哪还有茶叶,这会儿罗婶只能用白开水招待了。
“你怎么当下人的,家里没茶叶了不知道去买?以后家里要常备着,要不拿什么招待客人,免得丢我老宋家的脸。”
陈氏本就是个好面子的人,现在有了资本,更是变本加厉,完全拿出了当家老夫人的派头。当众被落了面子,自然要训斥罗婶几句,找回面子。
陈氏训斥,罗婶就低头听着,不发一言,等她挥手让退下,才又走回了厨屋,不再出来。
“老四家的,这几位大娘婶子和嫂子,他们的儿子和男人,跟老四一样,都是打仗回来的。大家都是宋氏一族的亲戚,同一个祖宗出来的,打断骨头连着筋。下回老四家来,告诉他,帮他几位哥哥和堂兄在将军面前多多美言几句,要是能进了军营,大家相互扶持,对他也有好处。自家兄弟,总会多为自家人打算,没有几个人在身边帮衬着,就靠他一个人,哪是那么容易出头的。”
陈氏说的理所当然,还头头是道,旁边围着的媳妇子都跟着点头附和,十分认同陈氏的话。
唐诗听得太阳穴突突,这得有多无知,才会认为将军是随意想见就见的,军营想进就进?要是真像他们说的这么轻巧,这是对整个宋氏家族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宋家屯的村长还能这么安静,在家里还能坐得住,早就找上门来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动静,证明这个村长还是个明白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明智之举。
她这婆婆,亏她还一直觉得是个明智之人,就从她给几个儿子分家单过之举来说,没几家能做出来的。这里的人都喜欢子孙满堂,信奉父母在不分家,大多人家里都是三辈四辈同堂,多的人家十几二十来口人一起过日子,都是常见的。陈氏当初能做到这一步,可是为老宋家的和睦,几房的长进,做出了贡献,要不一大家子一块过的话,就这几个妯娌就能把家里闹的不平静了。
更别说,旁边还有一个煽风点火的陈氏自己了。
陈氏她这是老年健忘,把之前宋词说的话都忘记了是吧,当时宋词就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连自家兄弟都无能为力,还能有本事把这些堂兄弟送进去?简直异想天开!
“娘,这些事哪是媳妇能插手的,要不,等宋词回来,您和各位大娘婶子嫂子亲自跟他说?”
“让你说就说,哪那么多借口!”
“就是,小词媳妇,不就几句话的事,你这么推脱,是不把婶子放在眼里,还是见不得我们宋氏一族好了?”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唐诗竟无言以对。
不知道如何把她扭曲的三观给正过来。
“小词媳妇,你可不能自己日子过好了,就忘了我们这些嫂子堂兄。”
“我们也不让你们白帮忙,要是能让我家男人也某上一个好差事,到时候自然少不了你们好处。”
“就是就是,又不是让你们白帮忙,不就开口帮忙说几句话,有什么好推脱的。”
蠢妇!
唐诗真想把这两字咋陈氏头上,没见过这么愚蠢的当娘的,把自个儿子架在火上烤高兴了?
别说宋词目前没这个能耐,即便有这个本事,也会先顾着自家几个哥哥。哪会像这个当娘的,恨不得把他架起来,鞭笞一顿,再烤个外焦里嫩才高兴。
合着宋词先前说的话她都没听心里去,还要联合外人来逼迫,想让他就范呢。
愚蠢至极!
唐诗平息一番,缓和情绪,知道这些人不好好应付,今天是无法打发走了。
“春花婶子,听说您大儿子在李员外家干活,还挺受重用是吗?”
“那当然了,管家对我家大儿可是满意的不得了,很多重要的事都吩咐他去做,上个月还给涨了月钱呢。”
说起大儿,春花婶子脸上褶子笑成了菊花。
“宋词这差事,说好听是吃公粮的,可那是要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打起仗,就要被推出去送死。上一回是运气好,活着回来了,说不定下一回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要不让婶子家大哥跟李员外说说好话,把宋词也带去,说不定,也能得到李员外和管家赏识,总好过比去送死强。”
“哪……那成,这李员外家的事,哪是我儿能做主的,小词媳妇真会开玩笑。”
春花婶子笑的牵强,他大儿的差事,可是托了好些人,花了不少银子才谋到的。他大儿不是卖身的下人,本就出头不易,现在还不容易站稳了跟脚,能在管家面前说上两句,正想把二儿子也给弄进去呢,还有小儿子,都得靠大儿给他两个弟弟谋划,哪能把机会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宋词,开玩笑呢。
“娘,我和宋词还没有一儿半女呢,他在军营里可就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兵士,一旦打起仗来,可是最先被推出去挡刀挡箭的。儿媳实在不放心,不如,还是让大哥在粮铺给他找份活干吧,省的整天提心吊胆的。”
春花婶子熄火了,往后退了一步,唐诗又把主意打到了陈氏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