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兵临城(2/2)
出了窝棚,直接往西走去,挨着他们的棚子,半个下午又住满了好些棚子。越往西去,最边上还有些空着的棚子,可没有人敢私自进去,因为整片窝棚区大约一刻多钟到两刻钟,就会有一队差役来巡逻,本是大多良善的百姓,加上差役巡逻,基本都是规规矩矩的,哪里敢乱来。
看着西边渐渐坠下的红日,血红一片,这一片平静也只是暂时而已,很快,便会坠入黑暗。
拐弯直接往南去,走了约一刻钟,便是城北的居民区最边缘,一排排相似的小院,可此刻,尚未黑天,已经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此时正是晚饭的时辰,好些家里还冒着炊烟,可外面寂静一片,没有任何人走动的身影,早早就闭门归家了。
此处居民区离北边的窝棚最近,想必是害怕受到难民的骚扰,或者是已经深受其扰。
唐诗走了好几条街道,敲了两家杂货店的门,屋内明明冒着炊烟,愣是任她怎么敲门,怎么喊话,仍是没人来开门。她拍门的声音太大,隔壁都已经有人家好奇开门,探头出来,一见她望过去,又缩回去关上门。
唐诗无法,只能继续往南走,又过了两条街终于又找到一家杂货店,这会她运气好,拍了一会门,便有人来开门了。
看着老迈的店老板夫妻,唐诗没有多说什么,直接道明来意,花了比平时多出两倍的价格,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粗陶碗。环视了一圈店里,好些都是用得着的物件,可此时此刻,也根本用不起。
这两日是没办法,才借用了付大娘家的碗,她实在不大习惯用别人用过的碗筷,要不就近敲门跟这里的居民买一个便可,何必跑了好几条街道,敲了几家杂货店的门,才买到一个最便宜的粗陶碗。
顺便跟这对老夫妻讨了碗热水喝,唐诗才在落日的余晖中走回北边的窝棚,和付家挤一块,过了离家的第二个晚上。
早上,是在小儿的哭闹和大人的呵斥声中醒来的,唐诗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肩背,起来活动一下手脚,从罐里倒了些水到昨晚买回来的碗里,漱口。没有洗脸,应该说,自从昨天从家里出来,她便没有洗过脸。她本就生的白净,又捂了整个冬日,脸蛋皮肤更是显得白皙,人虽长的一般,可这里人员混杂,凡是还是小心些为好。不止脸,头发她也一直未梳理,别说梳子没带出来,即便带出来了,也由着发丝散落,未加整理。
拉着自家耕牛来逃难的百姓有好些,除了远些地方被战火波及不得不逃离家园的未来得及带出家物什,一头牛可是农家好些年的积蓄都买不来的,即便逃难,也是割舍不下。
天才蒙蒙亮,窝棚毕竟不比家里,好些人已经醒来,有牛的人家,不少人已经牵着牛去不远处的树林子里,找水源饮水,吃草,付大哥也是其中一个。
上响在城门那边又领了好几拨人过来的时,施粥棚那边也有人来起火开始熬粥了。果然想旁人说的,每日会施粥两次,小儿尚可,大人虽然这两碗粥不能果腹,但能活下来不用挨饿便好。
唐诗在队伍里,慢慢往前挪动,一边打量着每一批新过来的人,直到喝完碗里的粥,还是没有看见老宋家和宋家屯的人出现。她前日出来之前已经特意跑回村里提醒过他们了,而且郾城府那边的大火火势这么大,就不信他们看不到,即便再舍不得离家,这个时候应该也出来了。如果是往县城来的话,看来这个时候应该是还候在城门外,等着进城。
可还没等来老宋家的人,形势便极速转变,午后不止变天了,下起了濛濛细雨,城门那边过来的人也不再是有序的一拨一拨间隔,而是蜂拥般人潮,伴着人们的哭喊声,咒骂声,大拨百姓狼狈的涌了过来,快速占满了西边余下的窝棚,一个比一个挤的满档。
随着大拨百姓的到来,雨势也越来越大,就在此刻,城门方向吹响了号角声。
本来吵闹不休的窝棚去,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偶尔的几声小儿哭闹声传来。
即便再无知,也都知道,这是战争的号角响起了,而对于这座他们弃家奔赴而来的城墙,是否能护佑他们的安危,无人得知。
唐诗也无从得知,这道看似巍峨的城墙,对于来势汹汹的西凉大军,到底能抵挡多少时日。
如果她猜测的没错,都宁府在阜县城外几里处的驻军,已经随着年后新征上来的新军,大半奔赴西北战场,留下驻守阜县的兵力恐怕不足两万,如果郾城府能够坚守,这道边界线不被突破,阜县这两万兵力足够。可看这两日的情形,恐怕不止郾城府已经失守,西凉大军的先锋军估计已经兵临城下。
虽然西凉军已经驻扎城外,估计还在等待后方的大军,直到日暮,攻城的战火并没有燃起。
越来越大的雨势,还有城里紧张的局势,差役已经把往城门方向的路切断,轻易不让人往那边走动。
就连每日的施粥也断了,雨势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可能是西凉的兵临城下,这些一直养尊处优的大户,即便是大户的家仆,也慌了手脚,下响的施粥也一时顾不上了。希望,明日能够恢复正常,要不那些空身逃难而来的百姓,即便没有死于战火,也会死于饥饿。
唐诗心里也着急,刚才人多又乱,是一窝蜂的涌过来,大家都躲在窝棚里不敢出来,怕出什么意外。本想趁机看看老宋家的人是否在里面的,唐诗也没敢乱动。
此时进来的人都算是安顿下来了,可巡查的差役看守的也严,轻易没人敢冒雨出来,唐诗也不敢。
那些差役冒雨巡逻,本就心里老大不高兴,肯定憋着火,她也不敢轻易去惹他们。
可听最后进城的人说,他们进来后,落下城门时,外面还有未来得及进城的百姓,恐怕已经全部死于西凉军马下,有亲戚在里边的人,是一路哭着过来的,即便现在,隔着雨帘,隐约还出来高高低低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