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新想法(2/2)
唐诗翻白眼,快要没耐性了,家有河东狮,还敢在这跟她清高,就不怕回去跪搓衣板?
“你大娘,你大娘她,其实也很关心你,她这个人,你知道的,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孩子娘就这个脾气,一辈子也改不了,那日他们送菜过去的时候,他们走后,她也是很开心的,嘴里还嘟囔了句,带这么些过来干嘛,自己不用吃了。可也想到,这几日晚上回家时,她也问了两三次,这次干活小诗他们给多少工钱,都被他用话当过去了。
“拿着吧。”
他一迟疑,唐诗便知道家里的河东狮发过威了,要是这次他真来帮他们白干活,拿不到钱回去,想必有段日子会消停不了。直接把银子塞进了他手里。
“这,也用不了这么些?”
“多的便算我们孝顺您的,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帮我们多做些东西便是。”
“唉唉,好好,看看还需要些什么,大伯都帮你们做出来。”
唐根生见无法推脱,便收下了。本就真心帮他们做东西,现在拿了这么些银子,更是用心,他做出来的东西虽然不说多好看,但绝对是最耐用的。家里孩子娘见拿了银子回去,也不跟他叨叨了,他最后还多过来了几天,把剩下的木材都给收拾完了,多做了好些平时用得着的东西。
唐诗看着,什么也没说,由着他,他高兴便好,反正最后受益的是他们。
等到最后一片瓦盖上去的时候,唐诗站在房子前,看着全部用青砖黛瓦建起来的房子,不再是灰扑扑的,总算有些满意了。
“媳妇,以后我们就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要说房子建起来了,最高兴的莫不过于宋词,看他那激动的样子,宋词又要忍不住眼皮往上翻了。没出息!就这么一个小房子就满足了,还真没追求。
“还行,还凑合。”
两人在屋子里转一圈,把每一个屋子,每一个地方都看了一遍,不管是格局还是大小,都是按照唐诗要求的来盖的,格局紧凑,合理利用,不用多大,不浪费空间就行。
正房三间,中间一间是堂屋,两边是房间,紧连着的东西厢房,一边是厨屋,一边用来放粮食。大门走廊两头,一头用墙隔出里外两个小间,里面那间做茅房,外间用来洗浴,茅坑直接挖在了房子外面,上面盖着柴扉遮掩,这样,茅房就会显得干净没有异味。走廊的另一头,就用来放置杂物。再加上屋子中间一个小小的天井,一个袖珍版的四合院就出炉了。
“媳妇……”
宋词不满了,媳妇哪能这样说的,这房子,他们可是付出了不少心思的,看起来还如此的好,他可是满意的不得了,媳妇怎么能说出这般泄气的话呢。
“行,很好,非常好。”
唐诗又翻白眼了,她感觉,照这般翻下去,她的眼睛都要变大些了。
宋词高兴了,忍不住又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细细看每一个角落,摸着墙上的青砖,再辛苦,借再多的银子,感觉都值得了。
房子确实不大,正房也就比他们现在住的这间差不多,大不了多少,重要的是把窗开大了些,这样房里光线就会更加充足,不会显得昏暗,到时候挂上布帘,也能挡光。
建房子中途,宋老头还跑来看了看,看见他们房子的大小,也说过宋词,房子太过小了,根本放不了多少东西,怎么不建大小。
他们的房间,跟老宋家上房的比起来,确实几乎要小了一半,陈氏他们住的几个房间,摆下两张床都绰绰有余,还能空出不少了,要不当时二房没搬出去时他们一家四口又怎么住的。陈氏的房间,甚至半个都放着粮食,想想看,当时未分家,近二十口人,一家人全年的粮食都锁在她房里,可想房间有多大了。
宋老头说的,宋词听过耳就罢,宋老头也没办法,房子都已经开始建了,总不能推了重新起吧,便摇着头走了。
要说老宋家几个儿子,最实在的可能还数老二宋明富,即便当初他们起房子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去帮忙,但这次宋词他们起房子,他还是特意跑过来一趟,问需不需要帮忙,不过被宋词推了,说活已经包了出去,不用麻烦了,才作罢。
也幸好他娶了梁氏,梁氏会打算,不是会吃亏之人,要不按他老实性子,就不止是家里活干最多那个儿子这么简单了。
房子建好了,晾了些时日,便要考虑搬家的事了。唐诗没什么讲究的,就让宋词看看天气,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东西收一收,然后借用家里应该说是属于大房的木板车,把东西往新房子一拉就完事了。反正他们东西不多,不用小半日就收拾完毕了,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倒是收拾出来东西都暂时摆放在院子里,花生和花椒被小陈氏看见了,花生拿了好些去,说是给陈氏当零嘴。花椒也抓了一大把,就算把大房喂的母鸡都炖了也用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