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摇摆声(2/2)
用昨晚的剩饭煮了粥,加了把磨得细细的苞米面,既浓稠又有苞米的甜香,颜色嫩黄嫩黄的,再把咸菜疙瘩切丝,加地皮菜,炒了碗菜搭配,敞开肚皮了一人能喝下去两三碗。
农家人习惯了一日两餐,多数时候是一餐稀一餐干,只有农忙时候才会吃三餐,或者两餐都换成干的,肚子里有粮,才能有力气干活。
唐诗不管什么农忙农闲的,一日三餐依旧,不管吃得好孬,稀的也好,干饭也好,三餐不能少。所以,几家人,虽然一个院子里住着,除了晚上那一餐,上午两餐都是跟其他三房错开的。
宋词吃过早饭就去了地里,那一亩旱地种了苞米和黄豆,开荒地不管种了几年都比不上肥力好的熟地,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还快,十天半月的必须除一遍,要是懒些人家,等草长好了再拔,庄稼都被吃瘦了。
就这点地,他一个人就绰绰有余,唐诗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勤快人,能偷懒的时候,没必要上赶着干活。况且,她在家里也不是没活干,刷过碗筷锅碗瓢盆,去河里洗完衣服回来,再把屋里收拾一遍,半个上午已经过去了。
唐诗实在没事干了,又搬了个板凳坐屋前,看着大房和二房的几个小萝卜头玩耍,小鹿和芳兰在地上画格子跳房子,几个小的在一遍捣乱,就属大房的二儿子添寿闹腾,这是只皮猴子,上蹿下跳的,难得在家呆得住。
大房长孙宋添福已经10岁,7岁开蒙,这几年一直在镇上私塾就读,村里同去镇上私塾的小子有好些家。
这几年年景好,只要过得去的人家,都会把小子送去私塾待两年,不求考上什么功名,只要认得几个字,往后即便在镇上铺子里当个学徒都比不认字的人有前途。
就像大房长子宋明开,幼时上过两三年私塾,本被宋老头和陈氏给予厚望,打算一家人吃糠咽菜也要把他供出来,想让长子去考个功名的,最后私塾里的秀才却认为他不是这块料,再读下去也只是能多明理而已。当年陈氏实在不甘心,最后闹腾到了私塾里,秀才面前,气得堂堂秀才公,最后不得不撂下了狠话,说自个学识有限,以不足以交到宋家长子,劝其送到阜县县城另找学堂。加上当时底下三个小的都已经出生,都张嘴等着吃饭,才不甘愿的接受了现实。
二房梁氏今天没有出门,宅基地那边已经忙活的差不多,老二一个人去能收拾过来了,所以带着大闺女芳兰在屋里做针线,差不多时辰了出来把上午饭做出来,让两个闺女在院子里玩耍,自个出门去喊老二回来吃饭。因为,今儿她又把裙子穿上了,两个闺女也打扮的闺秀般,头上两个揪揪,还绑着朵自个用碎步做的绢花,小裙子,绣花布鞋。虽然现在芳兰拎着裙摆在跳房子,芳丽直接坐在地上和添寿抢石子,身上的衫裙洗的有些发白,上衣补丁处巧出心思的绣了两朵小花修饰,面上看起来还是大房的小鹿小喜打扮的齐整。
相对于对大儿子的看中,小陈氏对两个闺女基本上就是放养了,反正饿不着冻不着,能帮着干活,不会多在穿着打扮上多花心思的,看看现在他们的显然睡了一晚上起来没有散开重新梳过头发,还有裤子膝盖处打着的补丁红配绿就知道。
所以有些时候,梁氏的假仙在某些方面还是会胜出的。
这个时候,出去忙活了一圈的小陈氏回来了,进屋搁下手里东西就叫唤小鹿去淘米做饭,小鹿应声进了厨屋后,剩下芳兰自己也玩不了了,领着妹妹芳丽出去迎他们爹娘去了,刚才还闹哄哄的院子,就剩下挖土拌泥玩的添寿和小喜。
“四弟妹,昨天的地衣有多捡的吗?昨晚尝过你做的地衣,没想到这东西还怪好吃的,今天去地里给苞米除草,就想着捡些回来炒着吃,没想到都是些干干瘪瘪的,还净是泥土草屑,那里还能吃哟,我看你昨天捡回来的就甭好,有多捡的匀给大嫂些。”
“还有些,我给大嫂拿去。”
不过地上捡来的,既然开口了,唐诗也不小气,转身回屋就把罐子搬了出来,递给小陈氏。小陈氏更大气,接过陶罐,直接走到厨屋外水缸边,陶罐倒提,一气把罐里的地皮菜倒了出来,菜篮子里装铺了厚厚一层底。
昨晚吃过地皮菜的小喜也认出来了,摇晃着从地上爬起来跑过去,伸手进菜篮子里就要抓来吃。
“要吃,好吃,娘,小喜吃。”
“不能吃,娘炒熟了才能吃。小喜,跟哥哥玩去。这地衣真好,既大片又肥厚,还收拾得倍干净,直接就能下锅了。”
唐诗眼睛也亮了,佩服的。捡回来的,他们可吃了不到一半,大半都在罐里了呢,哗啦就给她全倒出来了,一点不剩。
当然好了,不说雨停后已经晒了一天阳光,水分被蒸发了不少,就是他们旱地都是分到最好的,都是养熟了肥力大的官道旁的坡地,草皮植被少,长出来的地衣自然跟不上她昨天在荒草覆盖的山坡捡来的好,当时春雨除歇,从草堆里扒拉出来时还说水灵水灵的。
小喜抓不到吃的,也不愿意放弃吃东西的机会,就在小陈氏屁股后面跟进跟出的,看着小陈氏端盆洗菜,洗洗切切的,就含着手指在旁边看着。就连添寿也忍不住跟着跑过来,一个劲问小陈氏做什么好吃的,也学着妹妹蹲在洗菜盆旁边看。
唐诗也看到了,小陈氏是参照着她昨天的做法来的,怪不得刚才回来手里看见拿着把野蒜苗,也洗了块野山姜刮皮,切碎。见她直接把切碎的野蒜野山姜放到篮子里地皮菜上面,还用手拨拉拨拉,唐诗就忍不住眼皮上翻,不知道先把姜蒜用油煸香了,香气才能出来?
看看手里光溜的罐子,还是算了,每个人的做法不一样,强制改变他人习惯可耻,是不可取的。还是把罐子刷干净,倒置控干水,把饭桌上的两个半咸菜疙瘩放回去。
小陈氏在厨屋里炒地皮菜的时候,二房的一家四口也回来了,半个闺秀的梁氏站在老二旁边,怎么看怎么不搭,像是点错鸳鸯,牵错姻缘,强凑在一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