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看中了(2/2)
“不在村里,就这里了,这里就很好。”
“可是这里离村里远,有什么事都不方便不说,想串门也没个邻居。”
还有就是离山林也不远,虽说是外围的边缘有段距离,一般大点的兽类也不会窜到这里来,总是让人有些不放心。宋词还想着怎么说服媳妇放弃来这里建房子的想法,显然唐诗懒得跟他扯,她说出口的就是决定,都是心里思索一番觉得可行的。一向养成的习惯,没有不可抗拒的外力不可行的,便不会更改,可以称之为果断。
“没事串什么门,关上门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
也可以说,人性惯是自私。
等你的人生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饱穿暖而劳作的时候,哪里还能他顾?
宋词自认嘴拙,搬不出什么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说服媳妇放弃这个想法,那些在平常人眼里认为很重要的危害因素,在她这里根本不具威胁,根本不当一回事。要是不按她说的来做,可以三天不开口说话,不理人,之前就发生过。便只能另寻他法了。
实在不行,四周看了一遍地形,看到东边延绵的山林时,眼底黯了黯,答应她也无不可。
只要媳妇高兴就好。
两人走回到栓牛的地方,宋词过去解牛的绳子,唐诗准备前去拿背篓的时候,眼光被宋词脚下踩的一团墨绿色的东西吸引住了。
地皮菜?
怕看错眼,几步跨过去确认,不用走进,就已经确认,草地上那一坨坨的墨绿色玩意儿,就是地皮菜。清明前后,正是地皮菜出来的时间,特别是几天濛濛洗过过后,地皮菜更加的肥厚,一簇簇团在一起,不用翻找,随意就能捡起几盘子来。
蹲下捡起一小簇,肥厚又大片,难得干净没有泥沙,麻利捡了一手捧起来。
“媳妇,捡这地衣做什么?”
宋词牵牛过来,见她手里的地衣,纳闷问道。
“吃。”
“这东西又不好吃,还是挖些野菜吧,这个时候好些野菜都出来了。”
春天正是野菜疯长的季节,吃了一个冬天的萝卜冬瓜咸菜,家家户户都会挖些野菜回去,上桌看着嫩绿嫩绿的也能多舔半碗饭。这几年太平,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尽管稀一顿稠一顿的大家也都算能吃得上饭,虽不至于拿野菜充饥,但也是农家人春天桌子上常见的一道菜。
饥荒年头里,这些野菜还是农户人家的救命粮。
但即便饥荒年头,实在野菜都没得吃了,也会有人把地衣捡来吃,但甚少。
宋词记得小些的时候,家里曾经也捡过地衣来吃,这东西吃起来没滋没味的不说,而且吃得满嘴泥沙。
手里拿不了多少,唐诗干脆跑去把装响午饭的陶罐拿来,直接放陶罐里,捡了半罐子才罢手。
宋词知道拧不过自个媳妇,干脆住嘴,蹲下帮着捡。
这里草密,草面上基本没什么泥土,所以地皮菜也很干净,只是粘着不少枯草叶子,就着小溪流那水一冲就很干净了。
“帮忙去上面水潭子那里看看有没有野蒜,挖一小把回来。”
唐诗冲洗着手里的皮菜,吩咐也想帮忙的宋词,刚才下来的时候,好像在小水潭子旁边看到有野蒜苗子,用来炒地皮菜最好不过了。
宋词拿着铁锹上去了,不一会,手里就拿着一小把野蒜回来,苗子才一两寸长,还嫩得很。
就着流水,把野蒜也洗干净了。
回去的时候,宋词肩上背着木耙,手里牵着大水牛,唐诗手里拿着铁锹,背后的背篓里装着半陶罐淘洗干净的地皮菜,加上碗筷,劳作了一天的小夫妻,双双把家还。
夕阳西下,身侧的两道影子越趋靠近。
他们分到的田离村子步行需要一刻多不到两刻时间,先前耽误了些时间,等两人回到村子的时候已经是申时末了。
唐诗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村口那里绕去菜地,她撒下去的鸡毛菜,算算时间已经二十多天了,应该可以摘了,她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走到菜地里,经过这几天濛濛雨的洗礼,一棵棵长得更是精神了,比前几天拔高了一节,大一些的挑挑可以拔了吃了。
正想下手,却被一小块光秃秃的地皮刺激到了。
格老子的,没想到有人比她下手还快,想过她的感受没有?
相当于一棵养了二十多年的好白菜,一朝被猪拱了,气恼不已,想下刀,却砍不得。
再多看了两眼光秃秃的地皮,移开视线,挑着大的拔了一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