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春耕忙(2/2)
手里抛秧动作不停的唐诗又不着痕迹的朝天翻了个白眼,就会拿她的腰伤来说事,不要脸。
看在他还算听话份上,忍着颗粒无收的风险由着她胡来弄这个抛秧,还是给他点面子吧。手里泄愤般把秧抛下去,两耳听着他继续忽悠哪木根叔。
木根叔说着话,已经把牛赶到了边上的山坡放它啃草,人也站在山坡边上,看着抛落在田里的秧苗,默默点头,确实像宋词说的 ,田里就一层薄薄的水面,稻秧抛落在泥水里,根都稳稳落到了泥里,虽然大部分都是东倒西歪的,那里有插秧来的笔直,不过也没见有秧苗漂浮在水面上就是。
抛秧前宋词都有听媳妇的话,把水放浅了好些,还多耙了一道,让泥浆变得更浑稠。好在听了媳妇的话,之前还担心这么扔法,好些秧苗都要在水面上漂浮了,后头还得花好些功夫一一插上,没想到水少些,多耙一道让泥浆多些,这样把秧抛下去不止省时省力,还都稳稳落根到泥浆里了。
这块田当初就是沿着山坡开出来的,挨着山坡这一面,山坡离田里水面也就大约半米高度,木根叔把牛放去山坡上吃草后,就站在那看着他们忙活。见秧苗能在水里稳住根,松了口气,虽然落在田里歪七歪八,乱七八糟的,不是平时插的一行行,竖正横直,但至少没糟蹋了粮食。同时,又发现了问题,这……这,年轻人没种田经验,就是会乱来。
“密些,插密些,插的这么疏,得少收多少粮食!”
木根叔实在看不过眼了,看看这每株苗之间的距离,这里的两株平常都能插三株了,生生少了三分一,到时候粮食不得这么些?
旁边的唐诗听到,嘴角抽了抽,忍住眼皮没往天上翻。
谬论!
纯属谬论!
谁说插得越密收的粮食就越多的?
合适的植株距离反而有利于植物吸收阳光肥力,这样结出来的粮食反而粒大饱满。
“这……木根叔,稻种没那么些,育秧少育了些,疏是疏了些,只能这么着了。”
“等大家伙有人插完,秧苗有剩的,讨些来补补吧。”
“唉,知道了。”
木根叔说完摇摇头,从兜里摸出烟斗,没带着火石,也就含嘴里吸着过过干瘾罢了,走开看牛吃草去了。
大兄弟分家他也是去了的,小词分到了些什么,他心里有数,面上看着是分到了二亩水田一亩旱地,不比其他兄弟少多少,可这田地远不说,还是前几年开荒开出来的,能有多少收成?别说跟村前,河两边的好田相比,就是跟这一片同是开荒田相比,因离山坡近,土瘦,收成也是差了些。
粮食倒是分到了100斤稻谷,50斤苞米,还有些番薯和豆子,小两口省着点吃,从出了正月分家,到夏天收苞米谷子,都是饿不着。可这100斤稻谷,还得分稻种出来,就去了好些了。看看眼前老黄牛嘴下啃得欢的绿草,春天来了,地上总是能挖些野菜的,也饿不着了。
木根叔走开了,杵在水田里的宋词有些讪讪的看了眼媳妇,虽然跟木根叔撒谎不大好,但也不好说出口是媳妇导致的。
他虽然从小就跟着爹和几个哥哥下地了,农活都能跟着干,但一亩田该下多少稻种还真不清楚,还是跑去问了爹才知道的。
稻种是称出来了,临育秧前被媳妇被媳妇夺了去,用簸箕颠了遍,又放水里淘了两遍,把稻种里不够饱满的都挑了出来,这不,育的稻种就少了,他又一时给忘了多舔些进去。
“不用加,就按这个疏密就行。”
唐诗横过去一眼,看他神色,是被木根叔给说动了,赶紧把他的念想掐死在摇篮里。虽然说,她心里也没底,腰伤是幌子,也是图省事,但抛秧跟插秧比起来,优劣立竿见影,起码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最后,宋词还是决定听媳妇的。
虽然说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媳妇连续两次的受伤而愧疚,进而迁就她,媳妇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反正这二亩水田本来收的粮食就不算多,再少些也无所谓,到时候他再去县城找活干,总有些收入,也不会让媳妇饿着。
当初媒人介绍时也说过,媳妇在娘家时,农活家务活针线样样都是拿得出手的,想必在农活上,也许比他强些。虽然这些方法跟村里以往的不大一样,或许媳妇在娘家时就是这么做的,也就释然了。
这也是变相的在宠着媳妇了。
两人是赶在去年过年前,腊月里成的亲,成亲没几月,小夫妻正是新婚甜蜜的时候,他迁就着些媳妇也是应该的。
看看,这些天媳妇跟他说的话都多些了,不像刚分家时,摔伤醒来后,天天板着脸,话都不肯多说几句。